第三百三十九章 平定(大結局)-《縱兵奪鼎》
第(1/3)頁
鄴都陷落在興和六年三月初,數年之前燕北親自督造這座比原先擴大三倍的鄴城作為新的國都,而數年之后,燕北又親自帶兵攻破這座城池。
居住在邯鄲與鄴城之間的鄉里百姓傳聞說:皇帝造反了。
趙王終于準備起兵大皇帝了。
這件大逆不道的事在冀州百姓眼中是如此平常也如此平淡,甚至百姓夾道相望時還不忘記給趙王行禮。
根本沒有謀朝篡位帶給百姓那種龐大的驚慌失措與恐懼,反倒滿滿的都在意料之中。這叫什么,燕仲卿之心路人皆知?
但這根本不像王爺向皇帝發起反叛,倒像是守軍簞食壺漿迎王師,燕北的兵馬在鄴都城下陳布石砲,鼓樂聲為士卒激起士氣,一彈為發,鄴都城門就緩緩打開了。
燕北撓撓鼻子,整支軍隊所有武士你看看我、我看看你,每張臉上都是尷尬——這是回家了啊!
投降的城門校尉說,趙王將戰書送到鄴都后,皇帝就在宮中飲了很多酒,酒醉后又哭又鬧,幾個大臣硬拉著皇帝讓他登城指揮作戰,皇帝說什么都不去,一溜煙又跑回宮里了。
從城外扎營到進內城,整個過程沒有發生過任何戰斗,這簡直是在走親戚。
不過在皇宮門口,燕北軍還是遭到了阻攔。坐在宮門樓上大司農孔融不知從哪弄到一套燕氏的赤玄校尉扎甲,刻意將胸口甲片漆著的章紋涂得亂七八糟,握著漢劍破口大罵。在他身邊還有幾個并不擁護燕北的劉氏舊臣,并沒有都跟著孔融一起喝罵斥責,只是攥緊了長戈短劍。
燕北被罵的狗血淋頭,記憶里上一次敢這樣臭罵他的人是襄平令公孫域,都不知道埋到哪兒去了。
燕北就是再心平氣和,面對這種痛罵羞辱,也很難露出笑容,何況……他轉過頭,對隨行的史官問道:“如果此刻放箭,史書上當如何記?”
年輕的史官仰頭小心地看了一眼趙王,不動聲色地將方才記下孔融的辱罵慢慢劃掉,道:“孔融罵高祖,萬箭穿心。”
這個高祖,用的巧。
不過燕北搖搖頭,顯然這個回答并不滿意,瞥了史官一眼,道:“不用劃掉,都記下,一字不落地都記下。”
第(1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