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零六章 企業扶貧-《造車》
第(2/3)頁
“哈哈,不愧是老韓家的兒子,總能一句話抓住重點……”
在歡聲笑語之中,韓皓一家人及車隊抵達了這次目的地——太行山區的陳家灣。
作為夫妻倆的定情所在地,兩個人都對陳家灣有著深厚感情。
當年韓皓夫妻共同成立的“皓兮教育基金會”,啟動的第001個項目就是陳家灣小學的建設。
該基金會專為幫扶貧困山區兒童上學而設立,以“扶貧先扶智”為指導思想。同時立下6年時間內興建500所希望工程中小學,并且每年資助不少于10萬名貧困學生上學的宏偉目標。
6年時光彈指間過去,當年所夸下的海口現在都一一實現,并且還超額完成了任務。
“皓兮教育基金會”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私人助學基金會,在6年時間內在全國偏遠貧困地區興建完工618所中小學,另有23所學校還在施工之中。此外一共為102萬名貧困學生提供了繼續上學的機會,涵蓋各年齡段和大中小學區間。
可以說,韓皓夫妻用實際行動踐行了自己回報社會的諾言,無意之中改變了許多農村貧困學生的命運。
“歡迎歡迎,熱烈歡迎!”
浩浩蕩蕩的車隊剛抵達陳家灣鄉政府所在地,路旁的中小學生們就在老師的組織下揮舞著鮮花,大聲喊著口號歡迎遠方的客人。
他們之中有不少人雖然不知道具體來人是誰,但知道是能給家鄉帶來變化的人。畢竟能讓老師和鄉干部們都緊張害怕的人物,應該來頭很大吧。
如此大陣仗確實有些嚇到了韓首富,他來之前就吩咐過一定要低調,沒想到還是弄得聲勢浩大。
地方政府確實已經低調處理了,本來還想請省里、市里派文工團來支援,現在只是讓陳家灣鄉自己組織歡迎隊伍。
一下車,就有身穿校服的小朋友迎上來獻上鮮花,真是熱情周到。
“同學們,還有老鄉們,真是太過熱情了!”
感謝小朋友的花,再向四周歡迎的人群揮揮手,韓皓隨后對負責接待的地方官員說道。
“大伙一聽說是當年捐贈學校的熱心人回來參觀,全部都自發組織起來要感謝您,這是鄉親們的一片心意。
喝水不忘挖井人,咱陳家灣可不是知恩不報之人。”
地方官員的一番話,讓韓皓本想讓大家散去的念頭作罷。
他的兩個兒子跟在妻子陳靈兮的身后,有些靦腆地東張西望這一切,努力在心目中拼接自己父親走出家門后的另一面。
從四周人群的真摯情感表露之中,兄弟倆感受到父親身上具有諸多他們所不知道的優秀品質。
一行人來到主會場,只見“陳家灣希望小學(暨皓兮希望學校001號)”,一行醒目的大字屹立在學校教學樓的正中間,向所有來人表明自己的身份所在。
第(2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