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零六章 企業扶貧-《造車》
第(3/3)頁
而更遠一些地方,屹立著另一棟漂亮的四層教學樓,上面同樣用紅色字體書寫著“陳家灣希望中學(暨皓兮希望學校002號)”。
舉目望去,所在地最為漂亮的就是陳家灣小學和中學兩棟教學樓了,就連鄉政府所在地也不過是80年代初所建的兩層水泥板樓。
結合頭腦之中殘留的印象,韓皓發現這里跟6年前相比幾乎沒有變化。
“有女莫嫁陳家灣,免得兩眼淚汪汪!”
當年韓皓聽聞路人評價陳家灣的詞句,看來現在依舊適用。
跟江州日新月異的都市風景線相比,這里猶如時間陷入停頓的歷史博物館。
看來自己這一趟算是來對了!
韓皓此行目的,就是響應中央剛提出的“精準扶貧”號召,幫助陳家灣脫貧。甚至他還有更宏大一點的目標,由中華集團援助將陳家灣所在的宏山縣整體脫貧。
用一家企業之力來扶持一個貧困縣來脫貧,可謂是前無古人之舉。
宏山縣從字面意義上就能知道都是山,整個縣有67萬人,其中超過18萬屬于貧困人口,是國家級貧困縣之一。而陳家灣現有人口8萬,其中超過4萬人屬于貧困人群,可謂是名副其實的貧困鄉。
嚴格意義來說,韓皓早已經在陳家灣開啟了扶貧行動,他以“扶貧先扶智”資助的希望小學,就是在投資下一代人。
不過今天,他還打算要做的就是扶持眼前這代人,將他們拉出貧困的陷阱。
人的際遇受先天和后天條件影響而定,韓皓捫心自問,若是自己出生在陳家灣,說不定早早被沉重的生活壓力擊垮,泯然在大山之中甚至可能老婆都娶不到。
他曾看過國外一則現實紀錄片,將那些功成名就的富豪們換一種環境,讓他們體驗普通貧困家庭的生活。調換之后,本以為憑借自己聰明才智和多年見識依舊會白手起家的富豪們,天天被沉重的生活壓力擠壓為一日三餐奔波忙碌,不由發出感嘆:像這樣的人生,優秀如自己也只能勉強活著,再想要致富難上加難。
有時候真的不是人不努力,而是生活實在太過沉重,將喜馬拉雅山壓在他們的肩上。
微笑而又倔強地活著,已經是生活對他們最大的饋贈。
話說回來,韓皓來到這里想要改變陳家灣不是無的放矢。光靠砸錢的話,只能過一時之癮,無法給陳家灣帶來可持續發展的動能。
他需要尋找的是,一種真正能給陳家灣帶來改變的模式,幸好對此他已經有了靈感。
第(3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