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六十六章 不想丟人-《逆襲大清》
第(1/3)頁
后來,張瑞終于想明白了。
歸根結底,滿清就是沒有把中國當做是自己的國家來經營。
雖然滿人是已經入主了中原,但是他們心里也沒有底。畢竟想要以少數的滿人來壓住龐大的漢人幾乎不大可能,而且它們的前面可是還有一個蒙元存在,可謂是前車之鑒。
所以,他們對于生活在這片土地的百姓自然是敲骨吸髓的剝削,怎么可能會去費心費力的建設呢?
事實上,后面的那位老佛爺也是看明白了這點,所以才敢無恥的道出了:量中華之物力,結與國之歡心。這樣的話來。
不過,滿清雖然建設國家不行,但是對于百姓的控制卻是把天賦發揮到極點了。
而這控制主要來自于生活經濟上。
當時的普通農民短工(也就是現在所說的臨時工)每天的工資大約是十文錢左右。
乾隆二十一年時,河南唐河縣的呂魁元給當地鄭天祿家做長工,工錢為一年兩千五百文,平均一個月賺兩百文錢。乾隆時一兩銀子合一千文銅錢,也就是說一個普通的農民短工一年只能賺到不到三兩銀子。而給地主拉長工的普通百姓一年的收入相對高一些,大約能賺到四兩銀子。①
擁有土地的普通自耕農(貧農),一年務農收入約二十兩到二十五兩銀子;普通佃農(以租種土地為生的農民),一年務農收入約八到九兩銀子。
但是,一個普通百姓一年的基本開銷最少需要五兩銀子,如果家里有四口人一年最少也得花費二十兩銀子的意思。
一個中農家庭擁有的土地相當多一些,他們一年大概能收入三十五兩銀子左右。但是一個中農家庭每年的最低開銷卻要三十八兩銀子左右。
也就是說,他們辛苦種地一整年到時候還要負債三兩銀子左右,才能過活,根本沒有生產剩余。
而他們這種情況還要維持在沒有天災人禍的歲月里,如果發生災荒,很多農民家庭都會破產,賣兒鬻女,吃樹皮,挖觀音土。②
看似簡單的三兩銀子,卻足以讓底下的百姓奔波勞命,為基本的生活操勞致死。自然也就讓他們沒有精力去反抗滿清的統治。
第(1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