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禁小说,管理书籍排行榜,古风君子以泽,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

第四百一十章 國號-《逆襲大清》


    第(2/3)頁

    于是,有人就這么想:既然元以及清不算,那李自成以西夏子孫自稱,自然也不能算。明,光明之意,自然是火德。所以我們應該是用水德;

    而又人稱,這五德始終說不過是戰(zhàn)國時期陰陽家鄒衍胡編亂造之說,國家大運又豈是少少五行能說得明了的事情。所以完全沒有必要理會這所謂的五德始終一說;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眾說紛紜,爭議不斷,吵吵嚷嚷了好幾天。最后張瑞決定綜合他們各方的看法,自己拍板選了一個“燚”①字作為國號。

    張瑞之所以選擇此字為國號,蓋因“燚”,首先為火神,它是遠古時期高級別的神。

    張瑞借火神的名義,以火器之利起家,此字正好貼切彰示出剿匪軍的起義模式。同時,它在圓了四方百姓對于剿匪軍的各種想法之際,又寓意著朝廷向上天祈求火神的庇佑,剿匪軍的火器能繼續(xù)無往不利,無敵于天下。

    于此同時,“燚”還泛指一種景象或者也可以說是一種富麗、華貴之意。大有華夏二字的意思,象征著張瑞對未來的國度追求。

    “燚”為火,為火德,以明太祖朱元璋反元時號稱火德類似。他們剿匪軍反抗清朝亦是“驅除韃虜,恢復中華”。

    “明”承“宋”之火德,那他剿匪軍則是承“明”之火德。事實上,以張瑞目前的身份而言,剿匪軍談承“明”之火德并無不對。

    同時,張瑞還認為,若“清”為水,那“清”的那三點水,剿匪軍就用四把火把它燒干得了。

    而“燚”與易經(jīng)中的“易”是同音字,很是相符,相稱。

    《易經(jīng)》是漢民族思想、智慧的結晶,是中國傳統(tǒng)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,被譽為“群經(jīng)之首,大道之源”。《易經(jīng)》含蓋萬有,綱紀群倫,是漢族傳統(tǒng)文化的杰出代表;它廣大精微,包羅萬象,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。

    張瑞取其意為,勿忘本源。

    除了國號外,張瑞還特別“創(chuàng)立”了國旗,其設計與后世的國旗類似,不過卻是在五星的星里面加了“燚”字以及四個“火”字。

    主星里面的“燚”字代表的人“燚”朝廷,圍在它后面的四個星星的“火”字代表在“燚”朝下的士農(nóng)工商。示意著在“燚”朝下的百姓,士農(nóng)工商日子都會過得紅紅火火。
    第(2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