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頁 只有林醫生,會認真地聽他說上半個小時,不管他說什么,都在鼓勵他,不會有一絲不耐煩。 在這里,他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重視和理解。 他不需要再戴上面具,也不用在意對方的想法,可以聚焦內心深處,先考慮自己的感受。 “今天是個很好的開始,以后你每周按時來一次,我再給你換個藥,雖然效果差一點,但沒什么不良反應,這樣藥物和心理治療同時進行,應該能夠緩解一下病情。” 林醫生微笑著點頭,飛速開出藥方。 看到自己的病人狀態變好,那么只是有那么一絲改善,他也會覺得心情愉悅,非常有成就感。 就這樣,小杰漸漸習慣了心理治療,努力地嘗試著回歸正常。 兩周后,他又一次來到問診室。 這一次,林醫生在問完病癥后,沒有馬上例行開藥,而是面露喜色地說道。 “小杰,我有個好消息要告訴你。” “還記得兩周前,我跟你說過,現在醫學界暫時沒有治療社交恐懼癥的對癥藥物嗎?” “呵呵,這話我剛說沒多久,就被打臉了。” “三清集團去年研發了一款針對社恐的藥物,今年已經進入臨床三期試驗。” “你有沒有興趣參加試藥?” 小杰愣了一下,才驚喜地說道:“真的?那可太好了。” 不過,他隨即想到要面對許多醫生和護士,以及其他的病人,立即有些焦慮起來。 于是小心翼翼地問道:“不過,這個臨床試驗要參加多久?” 林醫生沉吟道:“一般中樞神經系統方面的藥物,由于治療周期長,響應時間長,而且還伴隨著隨訪時間長的問題,所以整個臨床試驗的周期會顯著增長。” “而對于其他的一些比如消炎,抗菌等藥物就不需要這么長的治療周期,臨床試驗相應也會縮短。” “像其他的新藥試驗,志愿者只要在醫院呆上一兩周就行,但精神類藥物的療程一般都要持續兩個月以上。” “兩個月以上啊。”小杰一聽時間這么久,頓時打起了退堂鼓。 林醫生安慰道:“你不用擔心,試藥和檢查都是免費的,你在家久了也會比較悶,可以來醫院呆一呆,見見跟你一樣社恐的其他病人,他們跟你一樣都很年輕,應該能找到一些共同語言。” “當然,你要是覺得時間太長,也隨便你。” “我只是給你提一個治療的建議,至于參不參加,還是看你自己。” 看到林醫生的態度比較溫和,并不強硬,小杰不再猶豫,點頭答應了下來。 當天,他簽完字后,就立即進行體檢,正式開始了試藥。 精神類藥物臨床試驗時間比較長,所以他并沒有一直呆在醫院。 而是呆上幾天,確定沒有什么不良反應之后就回家,然后過一段時間回來復查。 每兩周,他都要帶著這個周期內所有剩下的藥片回收進行,并且測量記錄一些基本指標,比如體溫,體重和血壓。 每四周,要進行生理指標檢測,除了以上平常要測量的數據,還要多幾項抽血,心電等檢查。 每一次復查,醫生都會對照一張測試診療表來詢問具體的病情進展,以及過去兩周的生理心理狀態,來判斷病情的好轉還是加重。 因為服藥不僅僅關乎他自己的病情,還有更多的科研價值,所以在這期間,他要將每次服藥情況記錄下來。 何時漏服,中間有沒有服用過別的處方藥或非處方藥,都要一一記錄,任何會影響到臨床試驗結果的行為都不能忽視。 雖然繁瑣,卻很值得,因為隨著時間的流逝,小杰發現,自己的病情真的有在變好。 (本章完) 第(3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