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頁 也難怪費歇爾對三清的大口徑人造血管不以為意。 因為邁柯唯是全球最大的手術室和icu醫療設備供應商之一,成立于1838年,已經有近200年的歷史。 自從90年前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臺電動手術臺后,它就靠著一路不停的收購和發展,成為了呼吸機,ecmo設備(心肺機),人工血管等領域絕對的王者。 不論是ecmo,呼吸機,還是人工血管,邁柯唯都處于壟斷地位,擁有全球70%的市場份額。 作為老牌手術器械巨人,經歷了200年的風吹雨打,什么風浪沒見過,自然是沒把三清這個后起之秀放在眼里。 跟泰爾茂不一樣,邁柯唯有著日耳曼人的自信和傲氣,深信人工血管這個自己一手發展起來的領域,絕不會被任何后來者居上。 而櫻花國企業,本身就被國內審批卡了很久,又處于第二梯隊,自然信心不足,未戰先怯。 當然,這個主要還是因為媒體只報道了主動脈置換手術,這類手術所用的基本都是大口徑的人工血管,直徑大于10毫米。 大血管的技術早已成熟,并得到了廣泛的商業化,理論上不難實現。 國產人工血管遲遲無法突破的主要原因,還是因為上游滌綸材料需要進口,沒有自研材料,所以一直被卡脖子。 而且滌綸材料也有一個難點,那就是用久了血管容易堵塞。 動脈血管還好一點,因為足夠粗大,患者又長期服用抗凝藥物,往往需要較長時間才會出現堵塞,一開始看不出來,要經過患者體內的長期試驗,才能保證不出問題。 相較而言,6-10毫米的中口徑人工血管則難度更大一些,這類血管一般用于代替靜脈血管,血流更加緩慢,血細胞和雜質沉淀,導致內膜增厚,更易發生血栓。 人工血管若是被血栓堵塞,就意味著移植的失敗,狀況惡劣的話,甚至比移植之前還要更加危險。 因此人造血管的材料選擇就至關重要,同時抗凝涂層的應用也非常關鍵。 所以邁柯唯之類的頭部企業才能建起高高的技術壁壘,形成壟斷。 至于6毫米以下的小口徑人工血管,目前還屬于國際性難題,急需填補空白。 邁柯唯也是在不斷的技術改進下,才坐穩了頭把交椅。 但6毫米以下的人工血管,它也沒能研發出來。 所以,只要三清沒有在這方面做出突破,邁柯唯覺得都不是什么問題,很難撼動自己的優勢地位。 想清楚這一點后,費歇爾不再擔心,而是將注意力轉向了新工廠的產能。 其他的想再多也沒有用,只有盡快恢復供貨才最重要。 ****** 昆市,第一人民醫院,血液凈化室。 下午5點,正值透析病人下機尾聲,醫務人員都在忙著整理數據和機器。 突然,門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,一個60來歲,須發斑白的老大爺在家人的攙扶下,匆匆走了進來。 護士小李抬頭一看,頓時露出驚訝之色,原來是老熟人劉大爺。 劉大爺自去年開始就是透析室的常客,李護士對他非常熟悉,當下笑著問道:“劉大爺,怎么啦?你上午不是剛透析完嗎?怎么又回來了?” 劉大爺還沒說話,旁邊家屬就一臉焦急地嚷了起來。 “我爸中午透析完回家,本來還好好的,結果1個小時前自己發現情況不對,這個什么內痿好像沒有動靜了。我們就趕緊送來醫院了,這到底是咋回事啊?” 話音剛落,李護士的臉色頓時變得嚴肅起來,趕緊過來檢查劉大爺手臂上的內瘺。 內瘺是動靜脈內瘺的簡稱,是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維持性血液透析的常見重要通路,是病人賴以生存的生命線。 對于血管條件差的病人來說,可以通過手術方式,吻合上肢動靜脈,將前臂靠近手腕部位的動脈和鄰近的靜脈一起縫合,使吻合后的靜脈中流動著動脈血,形成一個動靜脈內瘺。 這樣能為血液透析治療提供充足的血液,減少感染機會,不影響日常生活,為透析治療提供充分性保障。 由于靜脈血管動脈化后會有震顫和雜音,病人和醫護都可以很直觀地感受到血流,監控自己的病情。 而眼下,即便用肉眼看去,這根內瘺血管也是徹底失去了所有的活力,沒有絲毫動靜,沉默如同死物。 李護士臉色一變,馬上呼叫值班醫生。 值班醫生很快趕到,了解情況后,立即做出了判斷。 “應該是內痿又堵塞了。” 病人家屬一聽,臉色瞬間垮了下來,開始喋喋不休地抱怨起來。 第(1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