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頁 現在在華夏工業科技中所做的事情也是如此,今年就有十幾名剛畢業的大學生進入到華夏工業科技工作,他給出了每個月一百塊錢的工資,研究生每個月一百五十塊錢,這種做法當時還引起了不少人的非議,認為國企哪有這么高的工資?劉瑯可不管那些,華夏大學不給,我自己掏錢給,反正就是要用高工資將這些人給牢牢抓住,當然,華夏工業科技也實行獎罰制度,如果你干的好,年末還要給千元以上的獎金,要是干的不好,獎金就沒了。 華夏工業科技是個特例,要想讓別的企業這么做,那就難了,對于人才的重要性,國家都還沒有認識到,更不必說那些企業了。 一天后,劉瑯把自己寫的一份提議給了魯明志,希望對方能把這份提議交給相關的負責人。 “關于人才培養的一些建議………?” 魯明志把老花鏡戴上仔細的看了起來。 這份提議的字數不是很多,只有幾千字,事情說得明明白白,就是要想要參與技術攻關的工廠派出年輕人來參與,同時指出了現在工廠里人才方面的種種弊端,論據非常清晰明了,甚至他把人才的培養問題提升到了改革開放是否能真正成功的高度,真可謂是一篇針砭時弊的好文章。 “劉瑯,這是你自己寫的?” 魯明志微微皺著眉頭問道。 “沒錯,是我一晚上寫出來的!” 劉瑯點頭道。 魯明志倒不是不相信對方,在劉瑯身上發生什么事情都不稀奇,更不用說是寫一篇文章了,只是這文章寫的有點“狠”,里面的措辭很多都很“刺眼”。 魯明志不清楚工廠的具體事情,但他相信劉瑯所言都是對的。 “劉瑯,這文章寫的很好,只是在詞語上有些重了些吧?” 魯明志緩緩說道。 “就是要重一些,不重不會引起領導們的重視,當然,我人小言微,恐怕也引不起來大領導的重視,但有些話還是要說的,華夏工業科技現在就非常重視人才的培養,我不需要他們做得如何好,只要能夠做到像我們華夏工業科技這種程度就夠了,所以下一步我要寫一些經驗,最好推廣開來。” 劉瑯說道。 “做到你們華夏工業科技那樣就夠了?” 第(1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