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頁 毫無疑問,圖波列夫設計院承擔了蘇聯八成以上轟炸機和運輸機的設計工作,是當之無愧的王牌設計院,卡明斯基又說了四個人,同樣來自著名的機械廠,而這些人如今都是年過六十歲的老者,他們的孩子同樣是在相關的設計院或者工廠工作,當然,現在也是生活困難。 劉瑯覺得這幾個人就夠了,陸海空三軍斗齊了。 “這個卡明斯基就是個大寶藏,怪不得他手里有安—225的飛機圖紙,有這么多朋友,就是有核潛艇的圖紙也不稀奇。” 此刻劉瑯也意識到這位老人絕不是普通的專家,一定是一位領袖級的專家,之前劉瑯并沒有真正了解對方,不過現在了解也不遲,于是他就當著周虎等人的面和對方聊了起來。 劉瑯的俄語比那位外事人員的俄語強的多,熟練程度不亞于母語水平,兩人嘰里呱啦的對話聽得那位外事人員都一愣一愣的。 果然,卡明斯基的父親是俄國老一輩的工程師,在沙俄時代就是知名的人物,同時又是彼得堡大學的教授,桃李天下, 如今很多的專家都是師從于他,而卡明斯基的這些朋友也曾經是父親的學生,因為這層關系他們之間走的很近,當然,主要原因是這些人都是同一類人,各個醉心于技術研發,對官場上的那一套很反感,在那些官員面前他們這些人就是一幫不識抬舉的老古董,現在好了,全都要歸劉瑯了。 這件事出現了一些“狀況”,卡明斯基提供的專家超出了劉瑯的預料,他們不是之前想象的普通專家,而是不亞于卡明斯基的國寶級專家,周虎知道后立刻決定要多派五人到俄羅斯。 當然,這只是加了個雙保險,并不影響整體計劃。 這個“營救”過程預計要花掉一個月的時間,過程劉瑯就不必參與了,畢竟周虎等幾個人已經去過俄羅斯,對當地的環境有所了解,再加上背后有國家支援,危險程度并不是很高 第(3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