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頁 八十年代末期到九十年代初期好一些,開始汽車國產化,花了兩年時間讓大眾桑特納百分之八十零部件國產化。 聽起來很厲害,但這百分之八十都是非核心零部件,發動機、變速箱等核心技術還是牢牢的把持在大眾公司手里。 那時的中國在西方人眼里無足輕重,沒有數控機床,沒有優秀的產業工人,最重要的是你們的基礎太差了,怎么跟西方發達國家比? 那時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定位是低端產品制造工廠,這都是勞動密集型行業,利潤率不高的同時還會造成大量的污染,西方國家已經放棄了這種勞動密集型企業,向著節能環保、技術型企業發展。 落后國家承接發達國家的產業是全球化大勢所趨,這一點發展中國家也認可,畢竟我們技術不行嘛,但是發達國家“包藏禍心”,他們只希望你們永遠停留在低端水平,不能向高端發展,要不然就會影響他們的市場。 這是什么邏輯呢? 中國的制造業發展顯然超出了西方發達國家的預料,施羅德這些年多次來中國,每次來都會有很大的變化,尤其是近十年時間,簡直都飛了起來。 從商品制造到汽車制造,可能還有飛機制造,特別是芯片加工和制造也是強悍的要命,總之如今的中國制造業已經囊括近乎所有門類,而且質量也不低,開始擁有完整的自主產權,這就很可怕了。 施羅德一言不發,劉瑯早就看出了對方的心思。 “施羅德,我們中國地大物博,人才豐富,沒有人能夠阻止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,為了過上美好生活,我們只能奮發圖強。 或許你覺得我們偷了寶馬公司的技術,那我就只能你們德國人健忘了,當年你們德國工業是怎么發展起來的?還不是靠著仿制英國的工業產品嗎?” 劉瑯的話正中對方的痛處,沒錯,想想德國工業是怎么發展起來的?所有德國產業工饒心里還沒有逼數嗎? 第(2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