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頁 讀到大二的時候,扎克伯格上線了自己的社交網站,這就是臉譜。 當時只給哈佛本校的學生使用,所以必須要有學校的郵箱才能注冊,這樣一來每個人在網站上的臉譜和生活中真實的個人就對應了起來,所有網上的信息都是真實的。 真實,這是之前的社交網絡從來沒有做到這件事情,也是臉譜能夠快速崛起的一個最重要基因。 緊接著,以哈佛為起點,開始輻射其它的大學校園,每到一個大學都引發了火爆的追捧。 扎克伯格根據不同的大學和科系,把用戶分組,每個人都可以看到同一學校同學的姓名,年齡,電話這些真實資料。 很快,扎克伯格自己就忙不過來了,于是找了幾個哈佛的小伙伴幫忙,其中有一個巴西富商的兒子沙弗,他掏了1萬5千美金買了服務器,并一起注冊了公司。 而且當時只有這個人看起來是知道怎么做生意的,所以他負責臉譜的業務發展,拿到了百分之三十的股權。 當時扎克伯格的想法是按照現有的模式一所大學一所大學的發展,然后沙弗去拉廣告解決收入的問題。 如果當時臉譜公司是按照這個模式發展的話,那后來就沒有眾人皆知的臉譜公司了。 二零零八年移動互聯網就要興起,他們必須在此之前蛻變成一個擁有足夠體量的社交平臺,才能穿越這次時代的更迭。現在只有4年的時間,一旦走錯了方向,就沒有糾正重來的機會了………。 臉譜公司的前世今生都在劉瑯的掌握中,現在時二零零三年底,算時間的話“馬扎”已經建立了他的哈弗大學社交平臺,一定也是受到了熱烈歡迎,那么接下來劉瑯就應該登場了。 劉瑯拿出當年對方留給自己的電話打了過去。 第一遍響了一分鐘卻沒有人接,劉瑯又打了一遍,就在馬上到時間時電話接通了。 劉瑯還沒有開口,一個略顯稚嫩的聲音就傳了過來。 “嗨,杜威嗎?你的那張照片很真實,雖然“尺寸”小了一點,但還是要比羅德的大一些,所以我覺得不會在校內刪除他,除非你再找出一個“尺寸”比你大的人!” 沒錯,這個聲音的確是“馬扎”的,不過話題有些重口。 “咳咳,馬克,我是吉米?劉,不知道你還記不記得我!” 電話那邊瞬間安靜下去,片刻之后“馬扎”大叫起來。 “吉米?哦,上帝,真的是你?我竟然接到了吉米的電話,蘭斯,你們快過來,是吉米,吉米打來的電話!” 劉瑯在電話這邊都被聲音震的耳朵發麻。 第(1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