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頁 當然這也是有風險的,譬如常家的人無意間弄濕紙張,上面隱形的字就會顯形。 不過楚汪倫對此絲毫不擔心,即便最后田契顯形露了餡也只能證明侯賴使詐坑武昌伯一家。至于彈劾之事,完全可以解釋為另一個獨立事件,完全不會影響到遼王府。 但同樣的墨汁用在這本賬目上風險完全不同。 一旦賬目遇水上面的字跡顯形,就足以證明遼王殿下這些年一直在搜集張居正的罪證。 最關鍵的是這本賬目就在蒙面人手中,完全不受控。萬一賬目落在張居正手中字跡意外顯形,以張居正的性格肯定會對遼王殿下做出瘋狂的報復,那樣遼王殿下的大計就功虧一簣了。 楚汪倫的表情變化精彩極了,不過寧修顯然不知道他心中的這些想法,皺眉道:“怎么樣,怕不怕我把這本賬目送到都察院,參你家王爺一個收受賄賂?” 楚汪倫無奈只得順著寧修的話說道:“這位壯士,我當然怕了。你攥著這賬目便是攥著楚某的命啊。你把這賬目呈上去,遼王殿下受到陛下責罰,肯定把氣撒在楚某身上啊。” 他刻意表現的惶恐沮喪,為的就是把寧修的注意力引開,讓其以為這就是一本普通的記載官員向遼王獻禮的賬本。 寧修點了點頭:“你怕就好,怕就把實情說出來,到底是誰指使你陷害武昌伯父子和張閣老的。” 現在楚汪倫可謂進退維谷,一方面他不能得罪寧修,另一方面他也不能說出實情,只得咬牙臨時編出一個故事。 “實不相瞞,這局是楚某一人所設,并無旁人主使?!? 稍頓了頓,楚汪倫悲戚道:“楚某只是與小伯爺有仇,氣恨難平便命侯賴設計報復。之后楚某命人在京師散布武昌伯父子侵吞民田的消息,想要造成大的影響。至于言官彈劾的事情楚某真的不知啊。張閣老被彈劾最后調查結果不是說是那言官胡亂攀扯的嗎?也許是這言官與張閣老有仇,想用此事借題發揮呢?” 不得不說楚汪倫有急智,在短短時間內想出一個合理的解釋絕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。 寧修不由得陷入了沉思。 這個解釋倒也說的通。 張閣老執掌內閣多年政敵可謂無數,得罪的人更是數不勝數。 也許這位戶科給事中就是張閣老無意中得罪的人呢? 言官這個群體是不必講證據的,可以風聞行事。 如果這個言官真的跟張閣老有仇,在得知武昌伯父子侵吞民田的個消息后很可能主動攀扯上張閣老。 第(2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