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頁 劉文廣覺得難以用言語形容自己現在的心情,呆呆的坐在座位上。 “好,好!” 良久不知誰先喊了一聲好,打破了沉默的氛圍。 緊接著便是雷鳴般的掌聲。 “好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,好一句等閑變卻故人心。寧朋友這首詩可以冠絕閨怨詩首了。” “是啊是啊,我覺得便是張仲素、王昌齡作的詩也不及寧朋友的萬一啊。” “神來之筆,絕對是神來之筆。服了,我真的服了。” “古有曹子建七步成詩,今有寧朋友五步成詩,寧朋友豈不是要比曹子建還要有文采?” “謝靈運說‘天下才有一石,曹子建獨占八斗,我得一斗,天下共分一斗’。這么看來寧朋友豈不是至少占了天下才的九斗?” 這些稱贊寧修的都是荊州府的生員。雖然他們未必都是河東詩社的成員,但在面對‘外敵’——武昌府生員的時候,還是能夠團結一致的。 加之寧修這首詩作的確實完美,讓他們更有底氣吹捧。 劉文廣的面色青一陣,紫一陣難看極了。 他讓寧修先作詩當然不是存了善念。常參加詩會的都知道,先作詩的處于劣勢,一是思考的時間少,二是人們普遍對后作的詩印象深刻。 但這是對一般情況而言的,寧修作出的這首詩當然不一般。 這首詩即便放在整個詩詞史上也是有一席之地的。在座的都是文人,都有基本的判斷力,如何能夠分辨不出優劣? 那些武昌府來的生員縱然有心替劉文廣幫腔也說不出口啊。 寧修在氣勢上已經處于壓倒性的優勢,除非劉文廣能夠作出一首更好的詩作來,否則將被寧修壓得喘不過氣來。 劉文廣雖然自負,卻也有自知之明,他當然不認為自己能夠作出比這首還要好的詩,尤其是在如此壓力之下。 “咳咳,劉某認輸。” 寧修點了點頭。 選擇認輸并不丟人,總比絞盡腦汁作出一首庸作被批的狗屁不如的好。 劉文廣這招以退為進也算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。 不過他這一服輸不要緊,武昌府的生員們瞬間炸了。劉文廣代表的可是整個武昌府,這不戰而敗也太丟人了吧?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,更優質的閱讀體驗。 第(3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