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頁 其一便是唱鹿鳴詩,其二便是跳魁星舞。 在孫巡撫宣布鹿鳴宴正式開始后,早已準備好的樂手便奏起樂聲。 隨后孫巡撫沖寧修遞了個眼色,寧修緊張的清了清嗓子唱了起來。 “呦呦鹿鳴,食野之蘋。我有嘉賓,鼓瑟吹笙。吹笙鼓簧,承筐是將。人之好我,示我周行。 呦呦鹿鳴,食野之蒿。我有嘉賓,德音孔昭。視民不恌,君子是則是效。我有旨酒,嘉賓式燕以敖。 呦呦鹿鳴,食野之芩。我有嘉賓,鼓瑟鼓琴。鼓瑟鼓琴,和樂且湛。我有旨酒,以燕樂嘉賓之心。” 寧修先唱了一遍,一眾舉子便趕忙接上繼續唱了起來。 《鹿鳴》這首詩就不用說了,出自《詩經》,在座的都是新科舉人自是背的滾瓜爛熟。至于曲子也是古曲,先前又有人教過唱起來朗朗上口。 寧修發現好像他突然變成了領唱,還真是有些尷尬...... 百余名舉子合唱《鹿鳴》的場景還是很壯觀的,又因為是情真意切濃情流露,不少舉子竟然唱哭了。 看著這等場面,巡撫孫振感慨道:“目睹此景,老夫端是想起二十年前的場景了。” 趙明和端起酒杯道:“孫撫臺當年也是鄉試五魁,二甲進士及第,風光無兩。下官久仰孫撫臺大名,今日一見果然傳言不虛。” 見趙明和主動給自己敬酒,孫振面上浮現出一抹笑意。 “哈哈,別人說這話還行。熙鄢你可是隆慶二年的探花郎,立授的翰林編修,現在已經做到了侍講學士,說這話豈不是叫本官無地自容了?” 說罷大笑著舉起酒杯一飲而盡。 趙明和亦舉起酒杯灌了下去。 別管是巡撫還是翰林學士都不是此次鹿鳴宴的主角,真正的主角是這些剛剛中舉的年輕人。 今夜注定是屬于他們的。 ...... ...... 鹿鳴宴的舉辦地是榴園,在武昌城北,城隍廟旁。 此園是湖廣巡撫孫振仿造蘇州拙政園建造的蘇式園林,風景可謂獨好。 平日里孫巡撫公務繁忙自然是住在巡撫衙門里的,但偶爾也會前來這榴園小住一兩日休憩一番。 間或有好友前來武昌府游賞,孫巡撫也會在榴園設宴接待。 當然,大多數時候,此園是不怎么住人的,只留有一些下人照料打理。 像這種私人園林肯定是不可能對平頭百姓開放的。即便是讀書人想要一覽其“真容”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 所以新科舉人們能夠到榴園參加鹿鳴宴也算是一件幸事。 參加鹿鳴宴的除了剛剛中舉的考生,盡數都是達官顯貴。 巡撫孫振,翰林侍講學士趙明和,武昌知府吳道桉,提學官仇英...... 這陣容可謂空前豪華。 鹿鳴宴是在眾舉人拜謝恩師當日晚上舉行的。這樣安排有一個好處,那就是可以充分利用趙明和趙大人的時間。 畢竟趙大人的本職工作是在翰林苑做詞臣,此番主持完鄉試還要急著趕回京師,多耽擱一天都是損失。 對此其余官員自然沒有什么意見,他們巴不得早些送走這尊大神,落得個清靜自在。 孫巡撫作為榴園的所有者,早就命仆人將園子布置妥當,就連散落在路邊的樹葉都被事先拾起。故而當眾舉人進入到園中時,無不慨嘆園子的精致秀美。 榴園占據了大半個易和坊,故而涌入百余人也絲毫感不到擁擠。 一進入園子首先是一面照壁,用以阻隔視線。 繞過照壁便是映入眼簾的盛景--假山池塘,水榭樓臺應有盡有。 寧修作為解元自然走在眾舉人之前。 他輕輕挪著步子,仔細欣賞著這榴園美景。 確實和拙政園太像了!可惜這榴園沒有留存下來,不然也是一個名園啊。 整座園子被水系包覆,中心區域則是掘湖挖泥堆成的假山,山上建有亭閣可以登高望遠,主人閑來無事踏至山頂俯瞰武昌城全景倒也是一樁美事。 不過本次鹿鳴宴的舉辦地并不在山頂而是在莫愁湖旁。 這個莫愁湖自然不是南京的莫愁湖,而是巡撫孫振下令在園子中開鑿出的人工湖。 榴園中水系縱橫,但要說水域面積最大的自然要屬靠近后園的莫愁湖。 第(2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