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九十三章 殿試(下)第四更-《奮斗在晚明》
第(2/3)頁
一般來說殿試的策論題目都是先由禮部擬好,然后呈送御前欽定。
但這個題目絕不可能是禮部呈上的。
誰敢說天子缺乏施仁政之心?誰又敢說天子優柔寡斷?這不是不想活了嗎?
大明的皇帝雖然不愿意公然殺人,但廷杖起來可是不手軟。只要廷杖的錦衣衛在用刑的時候稍稍動些手腳,一樣可以讓受刑者一命嗚呼。
這個題目毫無疑問是天子親自擬定的。為何天子要擬一個這樣的題目?
不論怎么說,這個題目體現出了天子想要治理好這個帝國的決心,但也顯示出了些許無奈。
朝臣們都稱頌萬歷新政如何的好,張相公的考成法如何的妙。可萬歷皇帝卻看到了不一樣的東西。
僅此一點便可以看出圣天子不是一個人云亦云的人,而是一個十分聰慧十分有見地的皇帝,這是十分難得的。
對于本朝讀書人來說,要想破題十分之難,因為他們缺乏對于明代矛盾的整體認知。
但對于寧修來說這是再容易不過了。
且不說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擁有很多這個時代人不可能擁有的犀利觀點。便說他擁有的信息量就不是這些死讀書的士子能比的。
他的優勢正是策論,而殿試可以把他的優勢發揮到極致。
他深吸了一口氣,閉上眼睛開始構思。
寧修習慣于在動筆之前打好腹稿。這樣真正動筆后就不需要再停下來想,整篇文章一氣呵成,連貫性也更好。
約摸過了一盞茶的工夫寧修已經有了思路,又過了一刻他才開始動筆。
殿試雖然只考一場,但一樣是考一整天。從早上開考到黃昏交卷,只要在此期間答完題就行。
所以寧修開始動筆的時候絕大部分考生都還在構思,他答卷已經算早的了。
寧修曾經在江陵饅頭鋪外與張居正有過一番對答,對答的核心便是新政。
第(2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