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頁 相比較于黃似道,何賢顯然更上道。 縣尊大人親自駕臨指導工作,何主簿陪著一萬分小心,有問必答。 如此合作的態度自然令寧修感到滿意。 稅收的工作寧修既已讓黃似道主抓便把文教的工作交給了何賢。 何賢唯唯諾諾的應下了。寧修安撫幾句,便去了崔燕那里。 崔典史是香山縣中的老人了,比黃似道跟何賢的資歷都要老。 像他這樣的人最會見風使舵。 寧修來香山縣前黃似道曾專門找過他一次,意思是結盟合作。 崔燕當時算是應下了。畢竟黃似道也頗有些手段,新縣令初到香山縣人生地不熟的,未必斗得過這只老狐貍。 可寧修抵達香山縣短短一兩日,就給崔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 在崔燕看來,此人年紀雖輕但極有城府,做事井井有條讓人挑不出錯來。 這樣的人是極為可怕的。 崔燕又聽說寧縣令是戚少保的東床快婿。雖然并不確定,但多少心中有了顧忌。 在寧修今日來找他之前,其實崔燕就已經偏向寧修了。 寧修到了崔燕的公署后先是寒暄了幾句,隨即話鋒一轉,聊到了工作上。 典史主抓一縣治安獄訟,這沒啥可說的。寧修卻認為典史的工作不僅僅限于此。 他覺得有必要在香山縣設卡收稅,收稅的對象便是澳門商人。 澳門與香山縣只隔著一條珠江,可謂毗鄰。 自從佛郎機人租借澳門后,往來于兩地的商人很多。寧修曾問過戶房書辦,縣衙從未對這些商人收過稅,因為從無先例。 寧修自然不這么覺得。 大明王朝本身的稅收政策就定的有問題。歸結成一句那就是只重農稅不重商稅,都到了萬歷朝商稅還是太祖朱元璋定的三十稅一,而且很多情況下都收不到。 這也是為何崇禎皇帝在征收遼餉前大明一年稅收只有兩三百萬兩。 澳門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,更有佛郎機人這樣一只善于經營的歐羅巴人,商機可謂豐沛。 寧修覺得有必要進行一下嘗試。 事實上縣府一級的行政機構征收的稅銀也并不是全部上繳國家的,有一部分會截留下來供衙門運轉,相當于地稅。 寧修打算把對澳門商人征收的這一部分稅銀單獨拿出來充為此用。 崔典史那個瀑布汗呢。 縣尊大人真是想常人所不敢想啊。管佛郎機商人收稅,我滴個乖乖。 第(1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