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章 勇將與謀將-《晚明之我主沉浮》
第(3/3)頁
“說說看,吳兵違反了什么規則。”朱由檢笑嘻嘻地看著李行,雖然李行是失敗的一方,他對李行還是滿意的,軍人,就要有不服輸的精神,如果你承認不是人家的對手,那還打什么仗?但是,失敗了要從自身找原因,不能將失敗的原因歸結到別人的身上,“不是什么什么無能,只怪什么什么太狡猾”的思想,還是要不得的。
“吳兵的士兵從狼嶺下發動了進攻。”李行也覺得自己的理由不是很充分,但他還是要為自己找一個失敗的理由。
“規定了不準從狼嶺下發動進攻嗎?如果可以,你甚至可以在半路攔截。你的士兵不也是在狼嶺下和對方發生激戰了嗎?那也算是違規嗎?”對就是對,錯就是錯,道理一點含糊不得,以后的實戰演習還會有很多,如果失敗了就找戰爭之外的原因,那么將領們就不會從戰略和戰術上找原因。“兵者,詭道也。能根據具體的地形、士兵的狀況、對方將領的性格等,果斷采取靈活戰法的,就是優秀的指揮官。下面我們探討一下這次實戰演習的收獲。”
“吳兵用三百人的從從側翼襲擊,是獲勝的關鍵。”騎兵千總王強也是個喜歡用腦子的人,對吳兵的戰法十分推崇。
“對,吳兵能審時度勢,用兵不拘一格,的確是一名謀將,如果能多讀一些兵書,能多參加一些真正的戰斗,一定能成為一名指揮萬人的將領。那李行呢?難道他就沒有可取之處?”朱由檢希望多發現軍官們的優點,他相信,好的將領是夸出來的,因為漢人都特別看重領導的表揚和鼓勵,這幾乎和戰場血與火的考驗一樣重要。那些“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……”的話,只適合奇才,對于普通人,不但沒有促進作用,甚至有反作用,會將本來優秀的人才壓迫成畏首畏尾的白癡,而真正的奇才,不但大明,全世界都鳳毛菱角。
“李行的作戰很勇猛,身先士卒,而且還殺了對方不少的士兵,我初步數了一下,不少于三十名。”另一名步兵千總蔣根倒是很欣賞李行的勇猛,這在大明后期的軍官中是很少見的。
“恩,李行的沖鋒陷陣的確很鼓舞士氣,是勇將。狹路相逢勇者勝,在關鍵的時候,李行的軍隊絕對是一支讓人放心的隊伍。”朱由檢看了一眼李行,發現他的臉色已經有所好轉,不再是先前的赤黑色,“此外,在局面不利的時候,他的士兵沒有潰敗,他能帶領士兵,全身而退,如此就是勇將中智將了。”
見眾人不住點頭,肯定自己的發現,暫時沒有說話的心思,朱由檢只好繼續自己的發現:“實戰演習雖然有勝負之分,需要每位軍官,特別是領軍的二位軍官去總結不足之處,但更重要的是練兵,讓士兵們感受戰場的氣氛,經受勝敗和生死的考驗。本次演習最大的收獲,是雙方士兵嚴守紀律,沒有一名士兵逃離戰場,只有這樣的士兵,才能成為強軍。”雖然這離朱由檢的要求和目標還差得遠,但奮武營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,沿著這個方向前進,朱由檢相信,他們一點會成為自己心目中的虎狼之師。
第(3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