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章 武略將軍-《晚明之我主沉浮》
第(2/3)頁
“殿下是否在思考圣旨的事?”徐應元并沒有離開,見朱由檢在沉思,估計是在想圣旨的事。
“應元,你說,這是好事還是壞事?”朱由檢雖然心中有了答案,他還是想聽聽這位近侍的想法。
“是好事也是壞事。”徐應元給出一個令朱由檢十分驚訝的答案。
“恩?應元,你說說看。”朱由檢不太喜歡這種過于辯證法的答案,每件事情,如果分析起來,都有好和壞的一面,如果這么說,每一件事都沒有好壞之分了。
“先說好的一面。”徐應元沒有注意朱由檢的臉色,他甚至都沒有看朱由檢,長期的宮廷生活,使他比朱由檢更善于分析事情背后的陰謀和陽謀,他不是輕視朱由檢,畢竟朱由檢還太年輕,他只是抓住一切機會讓朱由檢盡快成熟起來。“殿下喜歡呆在軍營,做自己喜歡的事,有了奮武營的指揮同知,殿下的做起事來,可以更加得心應手。”
“那你再說說壞的一面。”朱由檢感覺這和自己的想法差不多,不知道徐應元所說的壞的一面,能壞到什么程度。
“壞的一面,就是殿下從此要處在風口浪尖了。”徐應元的話聳人聽聞,“以前殿下在軍營,知道的人并不多,有了這份圣旨,殿下定然會引起更多的人關注,殿下也就可能遭到言官和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猜忌。”
“這是皇兄下的圣旨,怕什么?”朱由檢不以為然,既然皇帝都不急,別的太監急什么?好像萬歷皇帝打算傳位于最喜歡的小兒子福王,遭到群臣的反對,就這么僵著,福王也一直沒有去封地,直到萬歷去世。
“殿下可知道大明不以言獲罪?不管是不是捕風捉影,言官都可以以防患未然說出無數條理由,反正言者無罪。如果說的人多了,就是皇帝也架不住。殿下可知萬歷帝為何三十年不上朝?”徐應元的分析還真有點道理,再說,天啟皇帝也不是成祖、萬歷、正德那樣的牛人,真要發生言官大規模彈劾的事,他怕也不是能擔待的人。
朱由檢這才發現自己的白癡,好像大明朝是臣子最不怕皇帝的朝代,奧,加上江南工商業的發展,是不是中央王國真的要到了羽化的時代了?自己具有后世的經驗,又能為中央王國在羽化時做些什么?
不過,這是以后的事,先解決好眼前再說,“恩,也是,那我平時注意點,盡量不做引人關注的事。”其實,朱由檢自己都不相信,他現在所做的事,哪一件不是引人關注?奮武練兵、開發火器,以及自己正要打算做的事。
“殿下明白就好。”徐應元覺得朱由檢是聰明人,話只要點到即可。
“應元,我要見皇上。”雖然有徐應元的提醒,朱由檢不敢掉以輕心,但該做的事還是不能落下。朱由校一貫不太喜歡讓繁瑣的政務耽擱自己的木工活,既然現在重視軍事,那就抓住機會,和他說說組建軍校的事,讓軍官能批量生產,免得自己一個人練兵,累死不說,訓練的速度也不夠,畢竟女真建奴和農民起義都不等人。
“是,殿下。”徐應元口中答應,腳步卻沒有動,“殿下可是去宮中謝恩?”
“恩,這可是皇兄的天恩,我必須當面謝恩。”朱由檢根本沒想到謝恩的事,不過,為了打消徐應元的擔心,只好順口回答,將話藏在心里,已經是他的習慣,也許他注定要孤獨地為大明的重生而奮斗了。不過,徐應元的話提醒了他,如果別人問起,就當是進宮謝恩。
徐應元很快準備好,二人直奔乾清宮而去。
第(2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