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頁 壓軸出場的是特戰隊。三百人的隊伍,十人一行,共三十行。冷冽的眼神,整齊的步伐,有力的揮臂。他們在王慕九的口令中,先是散開隊形,表演了一套軍技刀法,士兵們氣不喘、身不軟,再迅速回歸到原始的隊列。最后王慕九領頭,特戰隊共同演唱了軍歌: “狼煙起 江山北望 龍卷起 馬長嘶 劍氣如霜 …… 堂堂大明要讓四方 來賀。” 隨著“堂堂大明要讓四方來賀”的歌詞終了,三百士兵手臂前伸,昂首向天,定格在操場上,也定格在所有前來觀禮的人員心中。高臺上的人群中,除了朱由檢和李春燁,誰也沒有見過這么另類的閱兵,誰也沒有見過數百雄性高唱軍歌。 全場寂靜,連評頭論足的生員,也忘記了表達自己的見解。一聲鳥鳴,打破了這空谷式的幽靜,清醒過來的人群,不知在誰的帶領下,只能用拼命的鼓掌,來表達內心的震撼…… 朱由檢本來還打算對生員做一次講話,想想還是算了,如果沒有自信將他們吸附到黨旗的周圍,還是不要破壞這震撼的力量。 六月初六,是軍校的軍官班、參謀班生員畢業的日子,這是北京軍事學院第一批畢業的生員。朱由檢沒有讓他們直接回到各自的軍隊,而是安排他們去四武營觀摩訓練十天,希望四武營的訓練成果增加他們訓練士兵的信心和勇氣,更希望他們能將軍校學到的理論和軍隊的訓練結合起來。 軍醫班和偵訊班并沒有固定的畢業時間,根據生員的學習情況由教官認定,達到大綱的要求,就可以畢業,如果沒有達到軍校的要求,不管時間多長,都不能畢業。特別是偵訊班,雖然生員中不乏原來就是各方面的好手,但在周文啟的嚴格調教下,到六月初畢業的,不過聊聊數人,這些人都被派向遼東前線。 作為軍事學院的院長,朱由檢實在沒多少時間待在院部。他還有幾個廠子要管,他還是火器局的主管,盡管這個主管是暫時的。在軍事學院內,他更多的是檢測教員們是否在執行自己的教學思想,如果依然按照舊方法和經驗教學的教員,在三個月期滿之后,就會被解除合約,從哪來回哪去。 這天,朱由檢又帶著王慕九到火器局。 劉一飛屁顛屁顛地迎接了出來:“殿下,地雷和手雷已經結束試驗,開始批量生產。”他對朱由檢的佩服,就像那長江之水,滔滔不絕。自從朱由檢開始與火器局接觸,火器局的新式火器層出不窮,比大明前二百多年出現的品種都多,而他劉一飛,恰好見證了這些新式火器的誕生。 “奧,這么快?”朱由檢笑笑,“那我可要帶些回去,讓四武營的士兵們先熟悉熟悉,士兵們沒什么文化,沒有充足的時間,他們也不會用。劉副主管,你能給我派幾名工匠嗎?” “可……以,殿下。”劉一飛有些遲疑,朱由檢現在是火器局的主管,派幾名工匠沒問題,但火器大量入營,他卻做不了主,“工匠隨時可以派駐軍營,但火器有diǎn麻煩。如果殿下需要少量的地雷和手雷,可以直接派人拉走,如果量大的話,必須要兵部尚書或者左右侍郎的手令,如果有魏公公的手諭就更好了。” “兵部的手令我來解決。”這個朱由檢倒不用擔心,現在李春燁是他的死黨,讓他寫份手令,問題不大。“劉副主管要準備好大量的地雷和手雷,四武營可是有四萬多人,量少了不夠。士兵們必須通過實彈試驗,才能領會它們的威力和使用要diǎn。” “沒問題,殿下。”既然朱由檢能拿到手令,這程序上的問題就解決了,至于生產的數量,以火器局現在流水線生產的特diǎn,可以說要多少有多少。想到這兒,劉一飛又感謝朱由檢給火器局帶來的生產能力的飛躍,這信王殿下,到底還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? “那說好了,三天之后,我要派人來領地雷和手雷。”不管四武營將來有沒有上戰場的機會,朱由檢訓練士兵,都要將他們當成隨時需要上戰場的戰兵來對待。現在四武營的基本訓練早就定型了,火器正好能提高士兵們的訓練熱情。 “是,殿下。”有三天的時間,劉一飛根本不用擔心數量問題。“殿下,開花彈也造出來了,殿下要不要看看?” “開花彈?好,去看看。”又一樣寶貝,它可比大明火炮的實心彈厲害多了,真要達到目標,一跑下去,建奴的人馬會倒下去一大片,比鐮刀割小麥快多了。如果能有幾十、上百門火炮齊射,不管建奴有多少士兵、馬匹,在大明的火炮面前,都是任人宰割的豆腐。 第(2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