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5章 與民爭利-《晚明之我主沉浮》
第(1/3)頁
東林黨人紛紛diǎn頭支持,早就說了安撫不行,這些閹黨誤國誤民,偏偏皇帝還是信任這些沒卵子的人。他們一個個在心里罵著閹黨,罵著魏忠賢。
朱由檢卻不是東林黨人,不會用東林黨的思維考慮問題。
“然而,剿也有難度。京師距大同有七百里,距潼關一千八百里,京師的軍隊不可能一日到達,如果匪軍越過大同、潼關,沒有黃河的天線,就會直接威脅京師。”
熟悉歷史的朱由檢知道,后世的李自成正是沿著這兩條路,進軍京師,最終攻破北京、推翻大明的。
剛才diǎn頭的東林黨人現在都糊涂了,這年輕的信王,到底演的是哪一出?你是支持我們還是支持閹黨?難不成各打五十大板?
朱由檢沒有理會東林黨的腹誹,也沒有注意閹黨成員眼睛中燃起的那diǎn希望,他現在就好像是在亞運會上表演武術,他是主角,所有的人都是觀眾,除了朱由校是裁判。
“況且,剿滅匪軍以后,陜西的農民依然無糧可食,難保不再反水。”
朝堂,就像靜靜的頓河,朱由校從來沒見過這么安靜的時刻,剛才嘴上打仗的兩黨成員現在都不知在想些什么,好像朱由檢給他們隔空diǎn穴了。
朱由檢繼續他的獨角戲,原來壓制兩黨是這么爽,“總而言之,陜西匪民作亂,前期非剿不可。但剿滅之后,需要做大量的安撫工作。無論朝廷多么艱難,都要讓百姓吃飽飯。”
“那依殿下的意見,匪軍當可剿滅?如何剿滅?”朱由檢的話還沒說完,李春燁暗中幫了一把,好像是詰問,實際上卻是讓他當著朱由校的面,將全部計劃說出來,將來執行的難度會小很多。
現在是非常時刻,只要能平息匪軍,朱由校一定會同意朱由檢的計劃。
“急令山西總兵,派重兵駐守大同,防止匪兵從北方大規模進入山西。有黃河天險,大同的軍隊應當可以阻止匪兵東進;朝廷另派五萬精兵,倍道而行,搶占潼關。一旦潼關在手,和北面的大同呼應,匪兵就會被限制在陜西,朝廷大軍正好可以集中剿滅匪軍。”
朱由檢沒有當著大臣們的面說出來,匪軍人數雖多,但多是農民,沒有經過專門的訓練,打個順風仗還可以嚇嚇人,一旦失利,就可以體會到珠峰是怎么雪崩的。
“五萬?信王,朕給你五萬人馬如何?你不是挺能打仗的嗎?”朱由校見朱由檢說得喝蛋湯似的,心里的底氣也上來了。
“若是臣弟領兵,四武營四萬軍士足矣。”陜西道路艱澀難行,士兵多了反而行動遲緩,以四武營的戰斗力,對付二十萬匪軍,應該實力占優了。“然而平叛之后,如何安撫當地的百姓,還請皇兄示下。”
“信王,你有何良策?”朱由校覺得這個弟弟挺能耐的,不枉自己平時對他關照頗多,關鍵時刻,還得自己人。面對二十萬匪兵,朝廷這么些重臣,除了吵架,什么也做不成。
“稟告皇兄,陜西發生大面積匪患,農田、莊家毀壞必然嚴重,甚至會影響明年的收成。朝廷因為遼東的戰事,無力調集大批儲備的軍糧。”
“……”朱由校哭笑不得,我讓你想辦法,誰讓讓你訴苦來了?
閹黨和東林黨的人不得不承認,朱由檢說的是實情。
第(1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