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9章 用糧食購買肥皂-《晚明之我主沉浮》
第(2/3)頁
一塊烙餅下肚,又喝了半壺水,老者的速度慢了下來。
“老人家,我問你個問題。”朱由檢小心地提問著,就怕老者嗆著噎著。
老者拼命diǎn著頭,眼睛還是盯在手中的烙餅上。
“你們村子的百姓,都和你們一樣嗎?”
“嗯,大家都差不多,每天能喝兩頓麥糊,就是村中的大戶了。”老者吞咽下口中的烙餅,又準備咬下一口。
朱由檢徹底無語,他一直在思索:這陜北,到底要怎樣才能擺脫貧困?
大明沒有經濟學家,朱由檢在后世學的也不是經濟學。
但朱由檢歸納了一個簡單的道理:讓百姓有飯吃,讓百姓有錢花。
但他知道,要實現這些目標,卻是異常艱難。
首先就是吃飯問題不好解決。
大明的糧食并不富裕,有大戶囤積糧食不錯,但大戶囤積的糧食分給數千萬百姓,卻是不值一提。
大明的地域雖然廣闊,但山地太多,真正能種植糧食的耕地太少。
中原地區的小麥,江南地區的水稻。但這兩塊土地的面積跟整個大明相比,則是太小太小。
陜西南部的關中平原,曾經締造了大漢大唐的輝煌,但隨著自然環境溫度氣候的變化,早已沒有昔日的風貌,土地貧瘠、水源枯竭、外族侵略,連養活自身人口都是困難。
后世的歷史上,朱由檢曾經在地圖上看到,南方,大明的疆域之外,有大片的耕地,甚至能種植雙季水稻。
但陜西的饑餓迫在眉睫,朱由檢卻沒有辦法解決。
冬小麥要到春天才能收獲,紅薯、土豆、玉米的種子運來不少,但同樣沒到收獲季節。
朝廷雖然運來一部分糧食,但放到千百萬人口的陜北,不是杯水車薪,而是滴水車薪,朱由檢都不知道自己怎么去面對高迎祥了。
冬小麥收割,還有四、五個月,即使算上土豆能填補一些糧食的空缺,也還有兩個多月,這么長的時間,百姓將如何煎熬?
再說讓百姓有錢花,也不是個容易解決的問題。
即使百姓度過這寒冷的冬季和明年的荒春,即使明年不再大旱,百姓也只是剛剛溫飽。距離有錢花還是差了十萬八千里。
朱由檢雖然通過招收農民工來提高百姓的收入,但工廠生產的產品,要能在社會上銷售才行。按現在百姓的購買力,要形成工業市場,還不知道等到哪一年。
“無工不富,無農不穩”。
后世的經驗的確有效,但要實現這個目標,靠朱由檢一人,在他的有生之年,根本實現不了。
“殿下,白面帶來了。”王慕九終于回來了,白面就放在馬背上。
“嗯。”朱由檢停止了思索,向老者走過去,“老人家,這diǎn白面,你帶回去吧!再也不要吃這些不能消化的葉子了。”
“軍爺?”老者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,他正對著這些白面發呆。
“奧,老人家也運不回去。慕九,安排兩名士兵,幫老人家送回去,注意,脫下鎧甲,別嚇著村中的百姓。”
第(2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