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5章 皇后無所出-《晚明之我主沉浮》
第(1/3)頁
九月初四,皇極殿。
朱由檢第一次上朝,文物百官早早穿過皇極門,來到大殿外等候。
除了李春燁,絕大部分官員對朱由檢都不了解,更不了解他的施政理念,是像洪武、永樂那樣勵精圖治,還是像建文、正統(tǒng)那樣孱弱,或者像萬歷那樣干脆不上朝。
群臣山呼萬歲之后,朝堂上寂靜得只能聽到一道道粗細(xì)不一的呼吸聲。
“諸位愛卿,可有本奏?”朱由檢也不知道自己坐在龍椅上干什么,他只能根據(jù)后世電視劇中的經(jīng)驗,開始自己的第一次朝會。
沒有人說話,也沒有人竊竊私語,朝堂就像是手術(shù)室,依舊保持高度安靜。
如果群臣都是無本可奏,是不是就可以散朝了?那自己起個大早有什么意義?還不如回去睡個回籠覺。朱由檢越來越希望取消朝會。
“臣啟陛下,這朝會,明天還照常馬?”崔呈秀的聲音終于打破了朝堂的安寧。
“崔愛卿問得好,朕正要說明此事。”朱由檢看了一眼身邊的魏忠賢,“朕還年輕,不熟悉政務(wù),朕要花大量的時間閱覽、學(xué)習(xí)治國之道,暫時就不上朝了。”
“陛下,萬萬不可。”國子監(jiān)祭酒孔貞運第一個站出來反對,“陛下已經(jīng)成年,正是處理國事的時候。取消朝會,那天下的事情如何上達(dá)視聽?”
朱由檢正要對這位孔子的后人解釋一番,早有刑部尚書徐兆魁接過話頭:“孔大人此言差矣!陛下年幼,不熟悉政務(wù),多多翻閱以前的典籍、奏章,正是提高政務(wù)能力的時機。”
“賊子休要引誘陛下,”孔貞運大怒,張口就罵了出來,剛才朱由檢回頭看魏忠賢的時候,孔貞運心里就咯噔一下,難道又是一個朱由校?“陛下已經(jīng)大婚,按照《大明律》已經(jīng)算是成人,豈能以年幼為由,不理朝政?”
大婚之后,就是成人?朱由檢不知道《大明律》中有沒有這樣的規(guī)定,難道十歲大婚,也是成年?“孔愛卿,朕只是暫時取消朝會,等朕真熟悉政務(wù)后,自然要開朝會。”
“那陛下要等到什么時候?”孔貞運老臉漲得通紅,脖子上的青筋都鼓起來了。
“這怎么能確定時間?等朕覺得熟悉了,自然要舉行朝會――朕不是不理朝政,朝廷有什么大事,朕會召集有關(guān)官員,共同商討對策。”
“如果陛下一輩子不熟悉政務(wù),那就一輩子不上朝?”孔貞運步步緊逼。
“大膽!”徐兆魁大怒,剛才被孔貞運罵了,他十分不爽,現(xiàn)在正好找回來,“敢這么和陛下說話,你是想致士回家嗎?”
“孔大人雖然語言粗魯,有辱斯文,但道理沒錯,陛下年輕,正是我等輔佐陛下處理政務(wù)的時候,如果陛下不上朝,我等又如何輔佐陛下呢?”王永光見孔貞運受窘,趕緊出言相助。
閹黨和東林黨,再次大戰(zhàn)朝堂,不過,這一次交戰(zhàn),閹黨全部站在朱由檢一邊,支持朱由檢不上朝,而東林黨則是又急又罵,就差diǎn沒說朱由檢是昏君了。
“眾愛卿,爭吵不能解決任何問題,朝堂不是菜市,如果哪位愛卿愿意致士,前去菜市賣菜,朕絕不挽留。”朱由檢狠狠瞪了東林黨的首腦王永光一眼,兩黨互相攻擊,早在朱由檢的意料之中,“朕做個折衷的決定,暫時每逢初一、十五上朝,眾愛卿就不要討論此事了。”
朝堂再次恢復(fù)了開始了安靜,東林黨紛紛將目光投向王永光和李起元,但他們都低著頭,眼睛看著自己腳上的官靴。
“陛下,臣有本奏。”李春燁的聲音,打破了朝堂的安寧,也讓剛才的爭論翻過一頁。
“李愛卿有何本奏?”朱由檢的聲音恢復(fù)一貫的柔和。
李春燁躬身出列:“陛下,遼東局勢不利,關(guān)外幾乎丟盡,只剩下區(qū)區(qū)前屯,若是建奴再次南侵,那就是兵臨山海關(guān)了。”
朱由檢思考了一會:“眾愛卿,關(guān)外之地,能否讓給建奴?”
“陛下,絕對不行。”王永光這次沒看朱由檢的臉色,“關(guān)外歷來是大明的屬地,已歷數(shù)百年,不能這么便宜建奴。殿下創(chuàng)立的軍歌中,不是要求軍人‘守土開疆’嗎?如果本土都保不住,何談開疆?
“是呀,絕不能讓給建奴。”
“誰丟掉關(guān)外,誰就是大明的罪人!”
“堂堂大明,豈能向關(guān)外建奴俯首?”
……
第(1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