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1章 可恨的游牧民族-《晚明之我主沉浮》
第(3/3)頁
“陛下,依末將看,滿軍座的想法,的確是最佳的選擇,我們不能放了他們,若要養活他們,需要大量的糧食,而且……而且,也沒什么用處。”洪承疇對滿桂的想法,是舉雙手歡迎的。
“可是,他們是人呀……”
“陛下,建奴在遼東,不是殺了數百萬漢人嗎?留下這些異族,一旦他們強大起來,遲早是我大明的禍害。”洪承疇本來就是遼東人,又在遼東從軍多年,對游牧民族的兇殘,了解得十分透徹。
“可是,朵顏三部,畢竟不是建奴,他們都是蒙古人。”
“陛下,蒙古人也曾南侵過,當年他們攻滅大宋,殺的漢人還少嗎?”李立站起來,向眾人抱拳行禮,希望得到眾人的支持,“現在蒙古人四分五裂,他們才衰落下去,一旦他們出現一個像成吉思汗那樣的頭人,將蒙古各部統一起來,蒙古,必將成為漢人的大敵,我大明立國兩三百年,蒙古國患從來未滅。”
朱由檢默然不語,李立說的沒錯,北方的游牧民族,侵略性強,只要他們不滅,遲早會是漢人的心腹大患。
朱由檢根據歷史記憶,漢民族自從建立大一統以來,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脅,從來沒有解除過,秦漢時期的匈奴,大唐時代的突厥,兩宋時代的契丹、女真和蒙古,到了明朝,不僅蒙古死而不僵,還出現了一個建奴。
在世界歷史上,漢民族在經濟、文化、科技上,長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,為什么到了近代,漢民族缺席了航海大發現,以致國家越走越弱?
關鍵就是北方的游牧民族。
是他們牽制了漢人太多的國力,是他們牽扯了漢人太多的精力。
關于北方的游牧民族,朱由檢也曾思考過,為什么他們老是侵略漢人?
朱由檢的答案,一是天寒地凍的地方,族群容易養成好武的性格,人與人之間,為了一diǎn小事,就能拔刀相向,何況是沒有任何約束力的國家之間;二是北方嚴酷的生活環境,沒有農業,北方的土地,養不活大量的人口,所以他們就搶奪漢人的財物,如果搶不到足夠的糧食,他們當中,很多人就會餓死。
這樣的兩條原因,游牧民族自己可以改變嗎?
知道這個原因的人,同樣知道結果:絕對不能。
除非游牧民族甘愿自己餓死!
朱由檢漸漸皺起眉頭,這游牧民族,真是可恨,你要和平相處,他們偏偏不時南下入侵,你真要一了百了的時候,還要背上道義上的責任。
“陛下……”
“嗯?”朱由檢從沉思中驚醒,“過去的,就讓他過去吧!今后別再濫殺無辜了,他們也是人呀!”
朱由檢趕緊結束了會議,這個問題,他真不好解決。
第二天,左路軍強度大凌河,但皇家第一師李俊部,卻是押著所有的戰俘,沿著大凌河一路向東,直奔廣寧城。
李俊不僅要將戰俘送到廣寧,更要從廣寧接受糧食、彈藥和人員的補給。
左路軍暫時在大凌河北岸駐守,等待李俊回歸。
當李俊到達廣寧的時候,原來駐扎在廣寧、錦州和寧遠的第一集團軍,早就離開駐地,現在的遼東三城,都是孫承宗的遼東軍接防。
第(3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