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9章 不一樣的東江軍-《晚明之我主沉浮》
第(2/3)頁
女真騎手都是非常優秀的士兵,他們的紀律性非常好,在板葉月咆的鼓勵下,他們一個個踏向明軍的防線。
燧發槍又完成一波射擊,馬背上已經看不到騎兵了,連板葉月咆都消失了,不知道什么時間,他也墜馬了。
馬蹄劇烈撞擊地面的聲音,陡然消失了,只有傷兵在黑暗中呻吟,李長山的目光,投向黑洞洞的北城門,但北城門再無動靜。
“diǎn起火把,收拾傷兵!”
明軍已經形成慣例,傷兵都被補上致命的一刀,殺人殺死!
這些傷兵,暫時不能成為大明的勞動力,還要消耗糧食和藥品,明軍正在北伐,根本沒有時間照管他們,一刀殺了,一了百了。
大量的火把diǎn起來,將北城門照得比滿月的時候還亮,地上到處是尸體和翻滾的傷兵。
陸戰第一師的士兵,才不管傷兵是不是已經死亡了,所有的女真士兵,都被補了刀。
女真士兵還不到九百人,明軍在他們身上補刀,也就是打個咳嗽的時間。
李長山見北城門大開,估計已經沒有多少建奴的騎兵了,“走,入城,大家小心diǎn,防止黑暗中有建奴士兵放冷箭。”
四千明軍,端著燧發槍,浩浩蕩蕩地從北城門入城了,夜色中,他們一個個昂著頭,就像是凱旋的戰士。
城內女真人的三個牛錄,都是他們射殺的,他們有資格享受歡迎,但城內的漢人百姓,此刻正龜縮在自己的房子里,連大門都不敢開,別說歡迎他們了。
四更的時候,四座城門全部打開,整個陸戰第一師,全部入城了,但他們無論怎么搜尋,都找不到建奴的士兵。
天亮以后,明軍漸漸安靜下來,處理民政的事,李長山都交給了參謀們,他則躲到軍營中,蒙頭大睡去了。
北海艦隊將陸戰第二師運送到旅順的時候,發現陸戰第一師早就離開了旅順,艦隊副司令張煮,干脆沒有讓第二師下船,他用運輸船沿著遼東半島的西海岸,直接將士兵們運送到南汛口。
從旅順到南汛口,如果走陸路,需要繞過一個巨大的彎道,全程有五百多里,如是走海陸,直線距離還不到三百里。
張煮估計,第二師可能比第一師更早到達南汛口。
駐扎在旅順的第三師,也不甘落在大后方,大后方已經沒有建奴的士兵,他們只留下少量士兵,在旅順準備接受將來的補給,其余的士兵,都沿陸路向北,追著第一師的步伐去了。
陸戰第三師到達金州的時候,第一師已經結束了戰斗,休整了半天。
李長山和第三師師長林阜成商定,在金州留下第三師的一個陸戰團,保證第一師完整的編制。
陸戰第一師還繳獲了一百多匹戰馬,暫時編成騎兵連。
由于北海艦隊已經沿著遼東半島的西海岸北上,李長山暫時放棄了與毛文龍部匯合的計劃,陸戰第一師和第三師,都沿著西海岸,趕去與第二師匯合。
江開平的陸戰第二師,占據了海運的便宜,他們早就到達南汛口。
南汛口的西面,是長生島、中島、茶河島等一系列的島嶼,這里曾經是東江軍重要的補給基地,但毛文龍退守鴨綠江后,這里的東江軍,大部分撤走了,只有為數不多的東江軍士兵,在附近的島嶼上種植糧食。
這里的東江軍人數太少,平時根本不敢上岸,只要岸上的女真士兵不涉水攻擊他們,就是燒了高香了。
女真士兵也沒將這里的東江軍當回事,他們平時都懶得巡邏,遙對著島嶼的南汛口和北汛口,基本上沒有女真士兵,江開平依靠東江軍士兵的引導,在登陸的同時,就襲擊了南汛口與北汛口,將監視海島的要地,控制在自己的手中。
女真士兵主要駐扎在北汛口北面的復州和永寧,陸戰第一師和第三師到達北汛口之后,三位師長第一次在戰場碰面,他們緊急商討應對復州、永寧的對策。
陸戰隊沒有火炮,無法輕易炸開城墻,要么強攻,要么智取,而且,陸戰隊是北伐的一支奇師,不宜過早暴露。
根據東江軍提供的地形圖,三位師長商定:江開平的第三師,在東江軍士兵的指引下,埋伏在復州城的東北,完全切斷復州與永寧的聯系,防止城中的女真士兵向北逃竄,泄露陸戰隊的訊息;
第(2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