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頁
進入農耕社會后,由于生產工具的發展,必然會帶來私產,走婚制難以保證窮人能得到女人的垂青,所以洪承疇準備強行打破部落,組建像漢人那樣一個個**的小家庭。
組建新的家庭,必然有一套完善的律法,但布里亞特人連文字都沒有,他們維持部落秩序,靠的是習慣傳承,洪承疇只得按照漢人的方式,給他們制定了最簡易的規則:男子十六歲以上、女子十四歲以上,必須完婚,組建新的家庭,男子十六歲以下、女子十四歲以下暫時沒有完婚的,隨母親生活。
李莊原來是部落的大首領,洪承疇允許他挑選四名女子,可能是考慮到李芊芊與洪承疇的關系,李芊芊年近四十的母親,被他第一個挑中,隨后他還挑選了一名三十歲的熟女,外加兩名十五六歲的美貌女子。
然后是五大長老,每人挑選了兩名女子。
待他們挑選完畢,就是普通的部落男女了。
他們暫時實行一夫一妻制,按照年齡大小的順序,由明軍為他們制定配偶。
由于這是第一次組建**的家庭,如果男女雙方四人都同意,這兩個家庭可以交換女人,但必須到縣衙備案,以后不得反悔。
這樣一共組建了五百多個家庭,由于男少女多,尚有二百三十名女人無法婚配,這些女人是最后剩下的,都是些年輕的女人,暫時交給明軍管轄。
第三件事,是分配土地。
按照大明的慣例,男丁不論老幼,都分給三十畝土地,女子沒有土地,她們必須依靠各自的家庭生活。
這五百戶余戶居民,其中一百多戶生活在貝東城內,他們在城內都有房子,土地在城外最靠近城墻的地方,另外四百戶,分做四個村落,散居在色格楞河東岸、烏達河南岸,距離貝東城的距離,都不超過百里。
每個村落都有一名戶長,城內的戶長是蔣慶,城外的四名戶長,就是另外四大長老趙石、錢陽、孫古和楊衛,至于原來的大首領李莊,洪承疇準備將來讓他去縣衙任職。↓dǐng↓diǎn↓小↓說,.2⊥3.o≡< s="arn:2p 0 2p 0">
貝東城附近開始解凍,就要進入播種期,洪承疇雖然有種子,卻沒有耕作的農具,只好向赤塔求援。
史可法將亨九縣令馬如來調到貝東,暫時接任貝東縣令,另外從學校的教員中重新任命亨九縣令。
馬如來帶著赤塔牧民勻出的三百套農具,晝夜不停趕至貝東任職。
農具不足,只好兩戶合用一套,輪流使用,布里亞特人,不,現在應該稱他們為漢人,但他們還不會使用農具,也不通播種之術,明軍士兵只好手把手教他們。
縣衙對這些新歸化的漢人,政策非常寬松,農閑時節他們可以自由捕魚、狩獵和采集,這些副業都不需要納稅。
大明的律法,跟他們關系最密切的,就是農業稅,必須按照十五稅一的標準繳納,洪承疇不是不敢給他們減稅免稅,主要是這里距離北京太遠,糧食運輸多有不便,如果能從百姓的手中征收一些糧食,可以減輕運輸的壓力。
四月末的時候,春小麥、土豆、紅薯、玉米都種植完畢,除了偶爾的田間管理,百姓都閑了下來,一直到秋季收割才會忙碌,這段時間,百姓繼續從事他們原來的捕魚狩獵,以填補糧食的不足。
洪承疇也是松了一口氣,只要秋季獲得豐收,百姓習慣了農業耕作,而且糧食產量大大高于漁獵和采集,他們就不會再留念以前的生活方式了。
對于暫時接受明軍管制的那二百三十名年輕的女人,幾名團長紛紛以士兵的名義,找過洪承疇。
洪承疇怎么會不明白他們的心思?但僧多粥少,他也有些蛋疼。
最后,洪承疇根據參謀們的建議,召開由參謀、團長們參加的秘密會議,專門討論這些女人的處置方法。
第(1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