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頁
朱由檢更看重麻六甲,只有控制了麻六甲,大明才具備與西夷通商的基礎,“臺灣距離福建太近,對大明極其重要,但據朕所知,朝廷從來沒有將臺灣看成大明的土地,你此番用兵,理由何在?”南海艦隊是國家的海軍,不是海盜,要發動戰爭,必然要有充足的理由,不能像海盜那樣想打就打。
“……”
“天啟二年(公元1622年),荷蘭東印度公司占領大明的澎湖,大明水師與其激戰八個月,互有勝負,天啟四年(公元1624年),大明于荷蘭達成協議,荷蘭人拆毀在澎湖的炮臺,撤離澎湖,遷往臺灣,大明不干涉荷蘭對臺灣的占領,就是因為臺灣不是大明朝廷認可的領土,實際上,當時的臺灣,不屬于任何國家,鄭將軍常年從事海商,不會不知道這段歷史吧?”
“末將知道當時的情景。”
朱由檢有些蛋疼,到底是哪個無知的敗類,將臺灣拱手送給荷蘭,“在談判過程中,大明談判代表為了早日將荷蘭人驅逐出澎湖,還讓僑居日本的海商李旦從中協調,當荷蘭人說,‘他們不認識去臺灣的路徑’,大明地方官員代表竟然說,‘我們認識路,我們可以給你帶路’。鄭將軍,有沒有這回事?”
“回陛下,真有這么回事,大明與荷蘭談判時,末將正好隨義父參與雙方的調停,當時末將曾經口頭對荷蘭人說:‘臺灣是我們的,暫時借于你們使用’。”
“啊……真的?”朱由檢欣喜若狂,鄭芝龍當時說這話的時候,荷蘭人可能沒太在意,現在恐怕早已忘卻了,但朱由檢不管這些,只要有這一句話,大明就有了用兵的理由。
朱由檢已經在憧憬著南海艦隊進入臺灣的情景,鄭芝龍向荷蘭人索要臺灣,已經在臺灣經營了近十年的荷蘭人,絕對不會拱手讓出#臺灣,那雙方的戰爭,必然不可避免。
“真的,陛下,這是末將親口說的,末將記得清清楚楚。”鄭芝龍說得非常堅決,但他不知道這句話是福是禍。
“奧,”朱由檢醒悟過』dǐng』diǎn』小』說,.■.o■< s="arn:2p 0 2p 0">
“末將該死,末將只想著自己的利益。”鄭芝龍嚇得從椅子上起身,就要像朱由檢下跪請罪。
朱由檢擺擺手,阻止鄭芝龍下跪,“此一時彼一時,鄭將軍當時并不是朝廷的人,幸好有鄭將軍這句話,否則,朕還真找不出與荷蘭人開戰的理由------不過,鄭將軍現在是朝廷的海防游擊,就應當事事為朝廷、為國家考慮了。”
“是,陛下,末將已經不再從事海商,收回臺灣之后,自然是交由朝廷管轄。”
“朕相信,”朱由檢換換岔開話題:“大明海軍即將遠征南洋,花費甚巨,鄭將軍認為,朝廷這樣做,目的究竟何在?”
“陛下,這是為了貿易,大明海外貿易,十分龐大,但貨物出不了遠洋,只能轉手西夷,巨大的貿易利潤,都被西夷壟斷,大明商人只能賺diǎn人工費,有時還會遭到西夷的盤剝,因此商人對海外貿易的興趣不大,如果大明海軍控制麻六甲,保護過往的大明商船,我大明商人獲得的利潤,必會成數倍、數十倍地增長。”
朱由檢diǎn頭,示意鄭芝龍繼續說下去。
“其次是為了百姓,南洋的各個島嶼上,漢人居民甚多,不下數十萬,但因為遠離大明本土,缺乏軍隊的保護,自身又無力組建軍隊,往往受到當地土著和西夷的聯合盤剝,萬歷三十一年(公元1603年),南琉球群島上的西班牙人,僅僅因為懷疑漢人反對他們,對漢人采取滅絕人性的屠殺,據說漢人百姓一次性被屠殺三萬多人……其余的地方,針對漢人的搶奪財物甚至殺人越貨的事件,也是層出不窮。”
第(1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