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6章 羽化-《晚明之我主沉浮》
第(2/3)頁
朱由檢將自己的目光,全部投到李春燁的臉上,發現李春燁難得地發出會心的微笑,這只老狐貍!他應該早就為征緬想好了理由,“候質說說看。”
“第一、緬甸曾經是蒙元的領土,蒙元曾經在緬甸立省,大明繼承蒙元,理應收回故土。”
朱由檢diǎn頭,這應該是一條不錯的理由,就像沐啟元收回拉達克一樣。
“第二、太祖曾經在緬甸設立六個宣慰司,如今只剩一個車里宣慰司,太祖親定的屬地,后世子孫必須收回,否則就是不肖,不肖之君,不肖之臣,況且,東吁王朝屢次進犯大明,不能不稍事懲罰。”
這個理由很老套,好像是朱由檢用過的,但朱由檢不管這個理由多么老土,只要適用就行,誰管他是黑貓白貓?
“第三、東吁王朝的國土上,緬人來自大明青藏高原,孟人也是來自大明,加上漢人,總人口已經占東吁的八成之多,就是撣族,也與大明國內的傣族同源,這些忘了祖宗的游子,是該回家的時候了。”
這個理由倒是新穎!朱由檢暗笑,他們到底是不是來自大明,恐怕他們自己是不會承認的,不同的史書上也會有不同的解釋,不過朱由檢不管這么多,只要大明的史書上是這么說的就行,其實,朱由檢要的只是出兵緬甸的理由。
“第四、大城王朝的創始人烏通王,本是漢人后裔,與漢人的關系密切,大城王朝又是大明的藩屬國,現在大城王朝被東吁王朝入侵,大明沒有理由不施以援手。”
朱由檢都樂了,這是強盜邏輯!大城是大明的藩屬國不假,但大城已經多年沒來大明朝貢了,而且,當年東吁進犯大明的時候,大城王朝的軍隊在哪里?奧,不對,大城也在抗擊東吁,不過是在他們自己的土地上,客觀上也幫助了大明。
“有了候質的這些理由,加上戰爭的規模本身不會太大,大臣們應該不會在反對了吧?”
李春燁心說,大臣們反對,有用嗎?弄不好會出現施鳳來第二,“陛下,既然戰爭的規模不大、時間不長、所耗銀兩不多,大臣們反對的聲音不會太強烈。”
“那就好,”朱由檢最擔心的就是大臣們以死勸諫,他可不想做一個屠殺大臣的劊子手,“候質,朕有一事不明。”
“陛下請說,老臣當知無不言。”李春燁心說,朱由檢還有什么不明白,真是奇事了。
朱由檢是真的不明白,“候質,大明與東吁戰爭多年,難道就沒有一次用優勢兵力去討伐東吁?以萬歷帝的性子,不大打一次,怕是不甘心吧?”
“陛下,大明曾在萬歷十二年(公元1584年)大獲全勝,其余的戰爭,大明都是勝少負多,主要還是依靠當地的土司。”
朱由檢首先就想到了府兵制,“為什么?是大明的軍隊戰斗力不夠嗎?”
“那倒不是,主要是因為地形,大明與緬甸之間,隔著橫斷山脈,交通極為不便,大明即使出動優勢兵力,戰斗力也是發揮不出來,就是能取得勝利,大軍也難以久住,明軍一旦撤走,東吁軍還會回來。”
“……”
“陛下,東吁的地形,非常適合與大明進行戰斗,他們與大明作戰的前線,是大量的高原山地,別說大道,連羊腸小道都是奢侈,根本不適合明軍大規模作戰,但他們國土的南方,卻是平原,出產糧食,所以他們有戰斗的本錢。”
第(2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