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11章 大城王朝的使者-《晚明之我主沉浮》
第(2/3)頁
他隆并沒有龜縮在城內,因為有十萬大軍,他在白古河沿岸布下重兵,明軍要想過河,實在不易。
沐啟元只能派出大量的游騎,一面偵探東吁軍隊的布防,一面繪制白古城附近的地形圖,掌握了充分的訊息后,他才召開軍事會議,商討進攻的方向。
“白古河從北、東、南三面流過白古城,河岸距離城墻太近,對大軍攻城極為不利。”沐啟元根據游騎搜集的訊息,先說說自己的擔憂。
“是呀,我軍超過七萬,據偵訊回報,東吁軍接近十萬,雙方十七萬大軍一旦展開決戰,一定需要十分開闊的地形。”林呈祥對渡過白古河興趣不大,那里并不是合適的戰場,特別不適合明軍火器充分發揮遠程打擊的優勢。
“司令,林軍座,白古城的西側,不是有一片開闊的地形嗎?”白古城西面是白古河谷,地勢平坦,又沒有河流阻擋行軍打仗,陳子壯根據地圖,一眼就看著這塊土地。
“城西的確是快戰場,即使雙方十七萬軍隊全部參戰,我軍的火炮也可以充分發出出優勢,”沐啟元也曾看著這塊土地,“不過,我們現在和這塊土地隔著白古河,對岸有大量的東吁士兵,如果我們強攻,也許可以渡河,但弟兄們的傷亡,應該肯定不會少。”
“司令,我們可以北撤,從坦道基渡河。”林呈祥在行軍地圖上一點,那是在白古城西北大約四十里的渡口。
“難道坦道基就沒有東吁的守軍?”既然明軍能想到,熟悉地理的東吁軍更應該想到,坦道基一定有東吁的守軍,沐啟元不敢大意,這一次可能是征服東吁的最后一次大的戰斗,前面一直順風順水,最后決不能翻了船功虧一簣。
“現在的東吁軍與我們隔河對峙,他們摸不住我們渡河的地點,應該不會在坦道基布下重兵,我們可以讓士兵泅水偷襲,一舉占據坦道基,再接應大軍渡河。”陳子壯現在只有一萬多士兵,他的軍隊大部分駐扎在明軍已經占領的各個城池,差不多淪為沐啟元的參謀了,為了立功,這幾天他一直絞盡腦汁,爭取當好這個臨時的參謀。
“我們還可以派出大量的游騎,從南面偵探以吸引東吁軍。”林呈祥也不甘落后,明軍現在握有進攻的主動權,何時渡河,從哪渡河,都是由明軍決定的,東吁軍只能疲于奔命。
“明修賤道,暗度陳倉?”沐啟元立即就明白了林呈祥的意思,他想了想,“不過,也不用太急,先探明坦道基附近的訊息再說,在進攻的前一兩天,再向南派出大量的游騎,甚至是小股軍隊,做出渡河的假象,我們則趁機襲取坦道基。”
林呈祥、陳子壯都沒有反對,基本上算是定下來。
“二位,你們說,我們從西面攻城,白古城的北、東、南都是被白古河阻隔,他隆要是戰敗,將從何處逃生?”沐啟元從來沒有懷疑過,明軍一定會取得最后的勝利,雖然明軍只有七萬,比東吁軍少了近三萬,但明軍火器上的優勢,不是區區三萬東吁士兵可以彌補的,他考慮的是他隆,一定不能放過他隆,活要見人,死要見尸。
“白古城南面靠近大海,已經沒有逃跑的路徑,西面將是我們的駐扎地,如果失利,他絕不敢向西逃竄,剩下的只有北面和東面了。”陳子壯早就研究過東吁城附近的地形,現在正好派上用場。
“北面也不行,北面的城池都在我們的手里,他要是向北逃竄,必然在這些城池受阻,雖然各個城池的士兵不多,只要阻擋一時,我們的大軍就會追過來,他隆絕對逃跑不了。”林呈祥搶著說道。
沐啟元點頭,他們這是要給他隆算命了。
陳子壯接過話頭:“司令,林軍座,他隆只有向東一條路,不管他事先有沒有算計,但白古的東面是他隆的死敵大城,境況應該和林軍座分析的北面一樣,也是死路一條。”
第(2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