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3章 四塊爭議的土地-《晚明之我主沉浮》
第(2/3)頁
得到撤退命令的東吁士兵,轉身就逃,退向哲萊河邊。
鄭興見東吁兵撤退,立即發出追擊的號令,明軍像是餓著肚皮的猛虎,眼睛盯住前面的獵物,叫囂著撲過去。
明軍的正面是自己布置的雷區,士兵們只能從兩側繞行,速度頓時慢了下來。
等到明軍追擊到哲萊河畔時,大部分東吁士兵,已經通過河面上的四座浮橋退回了北岸,明軍只是將南岸和浮橋上的數百東吁士兵射殺了。
“師座,追不追?”
“追,東吁軍已經傷亡過半,不可能在半路埋下伏兵。”鄭興決定,一鼓作氣,先渡過哲萊河再說,也許烏魯美拉山能阻擋東吁軍一陣子。
當明軍踏上浮橋的時候,東吁軍立即分出一支數百人的士兵,在北岸阻擊明軍。
鄭興一看形式不對,讓明軍分散開來,浮橋上沒有任何掩體,也無法躲避東吁軍的弓箭。
陸戰隊的士兵三人一組,在浮橋上蹲、半蹲、站,模仿三段式射擊,但岸上的東吁士兵太多,陸戰隊的傷亡也很慘重,雙方在比試消耗。
大約半個時辰之后,殘余東吁士兵在丟下一大半尸體后,開始向烏魯美拉山撤退,陸戰隊趁機襲占了哲萊河北岸。
但鄭興發現,東吁軍已經越過烏魯美拉山口,向北而去,已經追不上了。
他干脆放棄追擊,開始在烏魯美拉山附近歸化百姓,當地的百姓基本上都被東吁士兵禍害過,現在親眼看到明軍驅逐了東吁軍,又有頭人蘇米丹從中斡旋,歸化工作相當順利。
吉倫海帶著三千殘兵,在北大年河西岸遇上了第五十八師盧玉峰部,雙反激戰一天,吉倫海戰敗,士兵死傷大半,不得已調頭向西,但馬來半島此處過于狹窄,軍隊躲避不及,被盧玉坤部死死咬住。
鄭興在歸化完當地的百姓后,重新北上,在盧玉峰部的指引下,在丹讓找到吉倫海,一南一北,明軍的陸海軍將吉倫海余部重重包圍在這個小小的村落里,經過兩天的戰斗,丹讓幾乎被開花彈夷為平地,東吁軍僅剩數百士兵。
吉倫海見突圍無望,遂拔刀自刎,余部皆投降明軍。
鄭興、盧玉峰休息一天后,各自回軍,沿途歸化當地的百姓。
馬來半島與緬甸省,在追擊吉倫海的戰斗中,已經事實上連接為一個整體。
接到鄭興發回的戰報,鄭芝龍知道陸上已定,他立即喚過身邊的親衛:“通知信使,前往巴達維亞,我要與斯佩克斯談判。”
斯佩克斯早就準備好了,他還擔心鄭芝龍不肯談判呢!接到鄭芝龍的傳書,他當即著手與鄭芝龍和談的事。
雙方在邦加島上的檳港開始了第一次和談。
麻六甲水道及其兩岸的蘇木都刺島和馬來半島,現在已經被大明軍事占領,應該屬于大明的土地,葡萄牙總督馬諾締即將簽訂文書,將這條水道連同兩岸的土地一并移交給大明,自然不在談判之列。
第(2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