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六十三章 葬仙池-《長夜國》
第(2/3)頁
這灰色的山域,到處都是荒寂的巖石以及扭曲的怪樹。
旖旖舉頭四望,聲音有點沙啞的說道:“我們行走的路線,應該相對安全。否則的話,我們很難順利來到這里?!?
她點點地圖,“快了,最多還有一千里,就能看到葬仙池。”
她還有句話沒說。明晚就是月圓之夜,按照計劃,她必須在月圓之夜趕到葬仙池。
那寶物每隔一甲子,才從池底浮出,淋浴月光。
她只有這一次機會。
不然的話,就只能再等六十年。
姜藥沒有再尋寶,而是一直陰魂不散的綴在后面。
他雖然孤身一人,可他煉化了規則道蠱,適應能力遠超五人,連拜山符都不需要,所以也有驚無險的上來了。
但,姜藥走著走著,忽然感覺后面有人在跟著自己。
他的神識不受壓制,可竟然感知不到疑似跟蹤自己的人。
是誰?
難道是自己的錯覺?
姜藥極力放出神識,雖然感知到不少危險的生靈,卻沒有感知到跟蹤自己的人。
他搖搖頭,走了幾步,再次感覺到似乎真有人在跟蹤自己。
姜藥回頭,看著往下延伸的緩坡,茫茫一片,無邊無際,卻哪里有人影?
可是他的心中,卻忍不住有點發毛。
道蠱山其實是個大神秘的所在,地方又足夠大,鬼知道有什么東西。
姜藥再次上路。那種隱隱被人跟蹤的感覺,再次從心頭升起。
他干脆懶得再管,只當自己疑神疑鬼。
或許,真的是自己想多了。
正在這時,姜藥忽然發現,他竟然跟丟了旖旖等人。
怎么回事?!
那五人呢?
他的神識不受此山的非常道則壓制,那五人一直在他的神識當中,可卻突然消失了。
五人是不敢御風飛行的,他們一直靠腿行走,速度不可能太快,卻消失在自己的神識范圍。
姜藥頓時就停住了腳步。
他極力放出神識,卻看不見一個活人。
慢慢的,虛空之中忽然傳來隱隱的馬蹄聲。
馬蹄聲越來越大,猶如潮水般,從山上的虛空中傳來。
姜藥的神識之中,漸漸出現了一面大纛。
大纛之上,是一個巨大的古篆:楚!
大纛之下,是滾滾洪流般的戰馬,都是最上等的萬里馬,馬上是身穿古老青銅盔甲的騎士。
很明顯,這是一支數量巨大的楚軍騎兵。
只是此時,這支楚軍潰不成軍,一邊縱馬俯沖一邊回頭向山上射箭。
就好像,山上的虛空之處,有厲害的敵人在追趕他們。
潰逃楚軍將士的臉上,都露出驚恐之色,領頭的將帥頻頻回首,拼命往山下飛馳。
然而,一只慘白的手掌,忽然猶如日月般出現在山上的虛空中!
這手掌如此巨大,簡直遮住了虛空,無邊無際的籠罩下來。
姜藥發現,這只手掌不但毫無血色,而且是六個手指!
不是多了一根拇指,也不是多了一根小指,而是多了一根看似正常的手指。
所以,這只手看上去顯得無比詭異,帶著一種莫名的驚絕之感,卻偏偏一點都不難看,絲毫也不違和。
尤其是那根多出來的手指上,還帶著一個血紅的華麗指環,觸目驚心。
浮光掠影間,于無聲處,難以計數的楚軍騎兵,就在這只手掌之下,灰飛煙滅!
巨大的軍隊,剎那間就消失了。
那慘白的,戴著血紅指環的六指手掌,慢慢縮回了黑暗的虛空,消失在茫茫的大山之上。
姜藥猶如在觀看一個以虛空為熒幕,以大山為座椅的無聲大片,見證了百萬大軍的瞬間蒸發。
就好像,眼前的一切只是幻覺。
事實上,似乎真的是幻覺。
但姜藥肯定,這不是幻覺。這是這片山域的歷史記憶。
很久之前,這只手掌的主人,翻手就寂滅了百萬楚軍。
巫人自古敬畏道蠱虛空山,稱其為圣山,每年祭祀不絕,是不是因為這個歷史記憶?
至于楚軍,應該就是古楚國的軍隊了,古楚的歷史肯定比隋唐更早。
直到此時,姜藥才發現,他已經渾身冷汗。
這六指手掌的主人,到底是什么存在?
難道就是望舒?
不對,望舒的遺骨不是六根手指。
這一幕奇觀結束之后,姜藥的神識赫然又發現了旖旖等五人。
原來,他們之前從神識中消失,是因為出現了這個歷史遺景。
姜藥心中一松,再次跟了上去。
姜藥離開不久,一個清幽的人影就出現在原地。
如果姜藥還在原地,一定會明白這就是跟蹤他的人。
可問題是,一個無法被他發現的跟蹤者,他又能如何呢?
或許,假裝不知道,才是最明智也最無奈的選擇吧。
………
九月十五。
道蠱山上,月大如輪。
旖旖和越安世等五人,勠力同心的渡過一個個風險之后,終于來到一個巨大的天池之畔。
說是天池,還不如說是一個半山腰的湖泊。因為,此地根本不是山頂。
如輪大月映照天池,山色蒼蒼,虛空茫茫,水光天影之下,美輪美奐。
濃郁的天地元氣純凈清冷,似乎是亙古幽情。
這種玄靜高古、道意盎然的壯美一幕,令人不禁心生宇宙宏闊、時空深邃的無上妙旨。
五人都是見過世面之人,可見到此景,也忍不住失神忘機,飄飄乎齊物逍遙,悠悠乎羽化飛升。
雖然這天池很美,可卻散放出一絲悲哀凄絕的氣息。
這絲古老的哀傷之意,如同流連的月光,縈繞在靜美如夢的湖面之上。
每個人的心中,都情難自禁的泛起一股悲涼。
葬仙池…此湖,果然不愧葬仙池的名字。
“終于到了啊。為了到此,這幾日我等一心趕路,一只寶物都沒有找。若是此地沒有發現,那就虧大了。”蜇隱首先說道。
蠶睿笑道:“放心,此地如此玄妙勝景,必有所獲?!?
“未必。”越安世收回神識,“俗話說,千羊在望,不如一兔在手。我們這幾日把希望全部放在這,指望大機緣,或許錯了。”
第(2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