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禁小说,管理书籍排行榜,古风君子以泽,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

第四百二十七章 嘻,姜師弟是來助戰(zhàn)的?-《長夜國》


    第(2/3)頁

    “阿姐,有件事情,我覺得還是應(yīng)該告訴你一聲。”姜藥一見面就說道。

    “小藥,是不是和…他們幾個有關(guān)?”姜菜蛾眉一皺,明亮的眸光不由有點黯淡。

    她很聰明,看姜藥的神色,就猜到了大概什么事情。

    姜藥點點頭,“阿姐,梅玫死了,她的尸體就在我的指環(huán)中。她臨死前求我,希望我把她葬到她住過的小院…”

    姜藥把梅玫之死的大概說了一般。

    姜菜露出一絲悲哀的神色,眼圈立刻紅了,“她還是,還是…”

    說話間,就忍不住流下眼淚。

    雖然梅玫是罪有應(yīng)得,咎由自取,可是畢竟,她和自己相處了十幾年,是一起長大的玩伴。

    從六歲開始,她就和自己一起,情同姐妹。

    別說是個一起長大的伙伴,就算是條狗,是一棵樹,十幾年下來也不會沒有感情。

    聽到梅玫的死訊,姜菜怎么不傷感?

    看到姜菜黯然流淚,姜藥并不意外。阿姐本來就是個心軟重情的人。

    “小藥,你既然答應(yīng)了安葬她,就帶我回家看看,多年不見,我也挺想念的。”姜菜說道。

    “我就知道阿姐想回去看看。”姜藥點頭,“那就一起去吧。”

    姜藥激發(fā)雙魚玉佩去了南域,帶著姜菜離開。

    他沒有直接去越閥,而先去了黎山郡。

    回到了那個凡間鄉(xiāng)村的農(nóng)家小院。

    當(dāng)年姜家和梅玫所居的小院,竟然并沒有完全荒蕪,似乎是不久之前,還有人打理過。

    比起之前荒蕪的樣子,倒是好了不少。

    很多地方,甚至被恢復(fù)成了原樣。

    比如梅玫院中桑樹下的石凳,姜家院中的的轱轆井。

    看到那口轱轆井,姜藥和姜菜忍不住想起小時候,“娘親”衛(wèi)容在這洗衣洗菜的情景。

    “一定是梅玫之前回來收拾過。”姜菜立刻猜出來。

    姜藥點頭,“她似乎回來過兩次。最后的一次,應(yīng)該不會超過一年。”

    他發(fā)現(xiàn),兩個小院子的里里外外被清理過,雖然冷清無人,卻并沒有被野草荊棘埋沒。

    姜菜看著眼前熟悉的小院,“我六歲從中域被帶到這里,整整在此地住了十七年。”

    谷蹜

    在此十七年,從一個小女孩成為一個成年女子。

    “梅玫當(dāng)時不到六歲,你當(dāng)時兩歲。我對家族對父母沒有什么印象,反而對這個地方印象很深。”

    姜菜走到自己的閨房,看著梳妝臺,淚目道:“梅玫還挺細(xì)心,我的梳子都放在原位。”

    姜藥來到自己的房價,發(fā)現(xiàn)也被整理過,墻壁上,還掛著一個已經(jīng)干枯的花環(huán)。

    那花環(huán)一看,就是梅玫編的,她的手很巧。看上去,是去年的花環(huán)。

    果然,她去年還來過一次。

    這個房間,他住了十年。

    兩人又來到隔壁梅玫的小院。

    那株兩人種下的桑樹,已經(jīng)亭亭如蓋。

    桑樹下的石凳,早就生出了苔蘚,落滿了枯枝敗葉。

    陽光透過桑樹,照在石凳上,日影斑駁。恍惚間,姜藥仿佛看到一個少年坐在石凳上,背后有個少女為他綰發(fā)。

    “就葬這里吧。”姜藥輕輕說道,從指環(huán)中召出梅玫的遺體。

    姜菜看到梅玫的尸身,神色更加黯然。她忍不住摸摸梅玫的手,冰冷。

    “玫玫,咱們多年未見。今日見到,你已經(jīng)隕落多時…”姜菜說道,“你的手,很涼。”

    她深深看了梅玫一眼,似乎想要牢牢記住這張臉。

    姐弟兩人很快就在桑樹下挖了一個墓穴,姜藥又取出早就準(zhǔn)備好的石棺,將梅玫的尸身放入。

    再堆上泥土。

    很快,一座小小的新墳就出現(xiàn)了。

    沒有立碑,也無須立碑了。

    姜藥只在傍邊的青石上,刻下幾行字:

    “回首山村十七年,怎將往事問青天?忍看荊棘生幽戶,獨居荒冢望月眠。”

    這首詩,就算是送給梅玫了。

    梅玫就以這種方式,再次回到她長大的山村,回到她長大的小院。

    “小藥…”姜菜看著小小的新墳,看到姜藥寫的文字,忍不住撲倒姜藥懷里。

    “梅玫不是好人,可是我還是好傷心,真的好傷心…喬閥不是我的家,梅閥也不是梅玫的家,這里才是啊…”

    她本名喬菜,可她一直叫姜菜。

    而所謂的梅閥,鄧閥,衛(wèi)閥,也都已經(jīng)煙消云散了。

    “阿姐,我知道,我也理解。”姜藥拍著這個姐姐的背,他雖然沒有再流淚,可心中也生出一種凄涼。

    不是因為梅玫,是因為這個地方的過往。
    第(2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