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頁 虞嫃能代表武家,她就很有權威。如果不能,那她的權威就大打折扣。 事實上,就算群臣不反對,虞嫃也很難重用寒門。 為何? 因為寒門的人才太少。 人才需要各種資源培養。 廣大寒門連日常修煉的資源都沒有,武真級別的高手就極其稀少,撐不起大周。 高級強者,各種高級人才,寒門之中幾乎沒有。 光從人才的角度,虞嫃就離不開武家的支持。 姜藥可是變法三十多年,在寒門身上花費了海量的資源,才開始出高級人才! 如今明國的高級人才,大多數都是天平神教的。 若是沒有神級,明國的勢力不會發展這么快。因為高級人才太少,撐不起來。 這個法子,虞嫃無法復制,周國如今也沒有變法的條件,也沒有變法的時間。 虞嫃眼看自己的心腹臣子落入下風,正要說話殺一儆百,忽然宮外禮官唱喝道: “太師晉見!” 太師回來了? 群臣頓時一起望向殿外。 只見一個須發斑白,腰懸藥壺的青衣老者,拄著一根鳩杖,在藥道神宮長老丹溪子的陪同下,進入大殿。 太師李時珍! 大周當年建國時,皇帝就封李時珍為太師,封易歸藏為國師。 這就是所謂的“大周兩師”,位在國公、宰相之上。 十幾年來,李時珍很少回朝,常年不見人影。偶然回朝也很快消失。 雖然地位極高,可存在感卻極低。 可是,此時看見相貌高古的李時珍入殿,群臣還是心中凜然,不由自主的安靜下來。 很奇怪。 李時珍的確很低調,可是他每次出現,都能讓人群忍不住安靜下來。 哪怕是大圣強者,面對李時珍也感到一絲難以言喻的壓力。 可明明李時珍的修為也是大圣。 “老臣李時珍,見過陛下。” “臣丹溪子,見過陛下。” 李時珍和丹溪子一起向虞嫃行禮。 虞嫃面帶喜色,心中卻暗自警惕。 按照藥兒的話,李時珍和易歸藏都有問題。她不得不小心。 她越小心,臉色就越是看不出來。 “太師今日怎么有暇回朝?”虞嫃笑吟吟的站起來,“來人,給太師賜座,賜高座!” 直到此時,群臣還是噤若寒蟬。 就好像有某種無形的力量,讓他們感到莫名的忌憚。 李時珍毫無張揚之氣,相反,他很是低調平和。 可是他坐在朝堂上,卻給人一種坐在山林下的感覺。 “陛下。”李時珍的聲音低沉緩慢,眼神古井不波,“老臣聽說明國占了南域,我朝有征明之議?” 就連虞嫃,聞言也緊張起來。 她很擔心,李時珍主張伐明! 虞嫃很少怕過誰,如今卻有點怵李時珍。 “確有此事,不意太師也為此回朝。”虞嫃暗自擔心的說道。 她當然會伐明,但現在不行。 現在伐明不公平。有違給藥兒的承諾,也對神洲大局不利。 現在伐明,只是給武家做嫁衣,對神洲前途,對人族前途,真界前途,有害無益。 群臣認為她是因公廢私,實乃大謬。 正在虞嫃擔憂間,李時珍說話了: “老臣以為,眼下伐明不可。” “因為,不祥。” 什么?眼下伐明不可?不祥? 虞嫃固然松了口氣,群臣聽到后,主張伐明的人都心生惱怒。 可是奇怪的是,也不知道為何,偏偏沒人出言反對。 有人想出言反對。可張了張嘴,卻還是咽了回去。 非常古怪的感覺。 沒有什么威壓,也沒有被威脅,也能說話,可就是很詭異的沒有出言反對。 虞嫃點頭微笑:“太師果然老成謀國,朕也以為,眼下伐明不祥。所謂攘外必先安內。” 李時珍站起來,撫須微笑道:“陛下沉穩持重,明見億里。如此老臣就放心了。” 又環顧群臣道:“朝中之事,諸位費心了。這征明之事,不能急在一時。” “治大國如烹小鮮。若要開疆拓土,還需大修內政,先治國,而后平天下矣。” 還是無人開口反對。 李時珍說完對虞嫃再次一揖,“陛下安座,老臣告退。” 虞嫃站起來,“太師請便。” 李時珍和丹溪子轉身就走,灑然而去。 來的突然,去的也突然。 每次出現都是這樣。 “太師之言,大有道理。”虞嫃說道,“方才諸卿也沒有出言反對,此事就這樣吧。” “若要征明,必須要拿回直屬州郡,討平叛軍,整修內政。不然就算出兵,也可能像清軍那樣慘敗。” “好了,退朝。” 群臣面面相覷,只能苦笑搖頭。 來勢洶洶,聲勢浩大的征明之議,再次不了了之! ps:蟹蟹大家的支持!晚安! 另外,今天看到新聞,想說:那些嫁到非洲的女人,不要父母了?不要審美了?一點顏值不看的么?口味真重,膽子真大,腦子真殘。還沾沾自喜,別給中國女人丟臉,你們只能代表你們自己!還有,別回國了。 7017k 第(3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