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禁小说,管理书籍排行榜,古风君子以泽,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

第144章,安靜-《從1994開始》


    第(1/3)頁

    安靜回到倉庫,林義就再也沒睡著,弓著身子,天太冷了。隔著兩個人,時不時傳來稻草吱吱的聲音,他知道,金妍翻來覆去也一樣睡不著。

    …

    吳景秀打來電話,沮喪地說vcd解碼芯片第一次流片失敗,讓早有心里準備的林義費了好一番口舌才把她安慰住。

    林義去了趟步步高電子,11月上半月的銷售數量較之前兩個月有所提高,達到了可喜的2713臺,這都快趕上了“黃金三月”的火爆。

    林義合計了下,按照這么個趨勢,到年底還剩一個半月,保守估計還有7000臺的銷量可以期待。

    “林總,這么算得話,我們95年,大概接近5.2萬臺的銷量。”蔣華對著本子按了一番計算器。

    “光聽這個數字,倒是不錯了。”林義對這個數字確實滿意,然后又問境外那些品牌銷售怎么樣。

    “具體數字不清楚,但索尼、三星、飛利浦肯定不低于6.5萬臺,按這個銷量統計,95年,我們應該能排到全國第6位,國產品牌第一位,前十名里面估計只有我們一家國產品牌。”

    看到這個排名,蔣華有點心思復雜,步步高電子動作是最快的,起碼比三星索尼等提前了20天進入市場,但終究是敵不過它們這些大品牌的深厚底蘊。

    這個排名說實話,是有點出乎他意外的,最初的想法是闖入前十名,完成原時空沒有的壯舉。

    “這樣,我們再增加兩個低端型號,不采用最新一代的解碼芯片,價格定在2898和2698,明年年初上市。”

    “林總,你這是要和它們打價格戰?”蔣華嚇了一跳,難道步步高電子想以一己之力挑動整個國外品牌,這莫不是瘋了。

    而且這種做法再她看來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。

    “你沒調查市場?”對她的反應林義非常不滿,這不是一個企業領導者該有的表現。

    “你這本子上怎么記錄的?現在國內vcd生產廠家已經超過了130家,而且增速非常恐怖,光十月份到現在就增加了50家,你想過明年會有多少家嗎?”

    林義瞟了她眼,悠悠的說:“現在低端解碼芯片越來越便宜了;VCD這個行業的上下游技術也越來越趨向成熟,上下游廠家也越來越多了,你知道意味著什么嗎?

    意味著這個行業的門檻進一步放低,那么粗制濫造的品牌也會越來越多,價格戰是遲早的事。

    別一提價格戰就懼怕,其實這是清洗整個VCD行業的最佳辦法。對上,可以用低價格把國外品牌趕出中國;

    對下,可以在相當的時間內,發揮大企業的規模優勢和成本控制優勢,進一步擠壓“花都機”的生存空間,逼迫它們出局。

    從長遠來看,這對我們步步高電子是利大于弊的事情。

    而且你也應該也知道,很多國產品牌正在崛起,這是阻止不了的,也沒必要做那個“公敵”去阻止。它們為給自己爭取更大地市場份額,肯定會用價格戰來撬動現有的市場格局。

    那個時候我們怎么辦?是跟還是不跟?到時候跟不跟都被動,所以我們不如把節奏掌握在自己手里。

    當然,最關鍵的還是我們挑這個頭,目的是在顧客心里投個炸彈,更進一步的把步步高知名度立起來,這才是我最看中的。

    至于vcd本身,你該早有心里準備,過了今年就別再想著這恐怖的暴利了,要把心態慢慢放平。”

    96年是什么年,別人不知道,林義是清清楚楚的。

    96年是百花齊放的一年,按照歷史軌跡,一年之內會有大大小小3000多個廠家的vcd出現。

    而這必定會造成行業混亂不堪,這時候市場經濟就會能動的激發它的潛在規律,需要利用價格戰的手段來洗牌,整頓、以及進一步完善行業的發展。

    明星代言合約快到期了,蔣華問要不要續約景崗山,但被林義否決了:“他去年是紅了不假,但已經滿足不了我們快速前進的需求。”

    林義怔了會,抬頭問她:“成龍和李連杰,這兩個你覺得哪個更適合?”

    “成龍。”蔣華一點都猶豫,說他知名度更大。

    林義聽了不可置否,哪個知名度更大他沒法統計。但是成龍頂著個香江巨星的頭銜,在這個港澳臺明星普遍吃香和普遍“高人一等”的年頭里,確實更有優勢。

    “那就成龍吧。”林義一邊說著,一邊把自己準備好的廣告策劃案交給對方,“盡快把廣告拍好,明年年初我們給老外們來份大禮包。”

    蔣華接過策劃案:“步步高”

    “對,明年是我們挑起價格戰的一年,而前期主要對手都是清一色國外大品牌,在廣告上我們要強調一個民族品牌特性…”

    vcd領域有很多的經典廣告,挑過來挑過去,林義還是覺得“真心英雄”和“步步高”最合適。

    所以在創作這廣告策劃案的時候,林義根據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天然的上帝視角,摒棄兩則廣告里的巨大缺陷,吸收精華而混圓為一體。

    隨著步步高這首經典的歌曲響起,在藍色火焰的大背景下,堅毅的表情,矯健的身軀,成龍帶領眾人在風雨里,泥濘的路上跌倒有人攙扶,迷茫有人指導,眾人并肩走向光明…

    尤其是廣告片尾的那一句是一個升華:步步高VCD,我們一直在努力。

    整首廣告都體現出了一種不怕困苦、勇往直前、積極上進的正能量,這和當下很多名族品牌被侵蝕、很多行業在喚醒名族品牌是相得益彰的,打得就是名族認同感的感情牌。

    細細讀了一番,蔣華也覺得熱血沸騰,抬頭問:“我們預計廣告費多少。”

    她知道,要請成龍拍廣告,要打價格戰,巨額宣傳費是少不了的。

    “全年不低于2000萬,不高于5000萬,中間區值你自己視情況決定。”

    林義堅決不會走前世愛多等眾多VCD的老路,一年無腦砸上幾億的廣告費,表面看似風光背后卻負債累累,在微利時代這么做基本是自掘墳墓。

    “對了,天氣預報的廣告效果非常好,趕緊讓唐慕聯系央視,早點把下一階段的廣告位拿到手。”

    “這個我前段時間已經囑咐過他了,近期應該會有結果。”

    “嗯,”總算讓他認可了一回,在椅子上轉了轉,問道:“有繩電話準備怎么樣了?”

    “有繩電話下月一號上市,定價在600元到1200元不等;無繩電話取得了關鍵性的技術突破,大概年底可以出樣機,爭取明年三月份投入市場。”

    說起國內固定電話的安裝,也可以算是一部戲劇性的“血淚史”。

    記得當初安裝電話最早的一批只有800元。

    而第二批就猛地提價,達到了1400元。這時候國家有關部門在想,這下子應該達到宏觀調控的目的了吧。沒成想市場更進一步的爆發,1400的價格還是遠遠不能滿足需求,申請裝機的人更是排到了半年后,甚至一年后。

    看到這情況,有關部門又不淡定了,于是進一步為市場大動手術。

    調整后市內電話初裝費(包括普通電話單機費、裝機費、手續費、分線箱至電話機放置點100米內的引線工料費)的收費標準是:

    凡屬企業性質的單位及個體工商戶(聯戶)每部為4000元;

    行政事業單位(包括黨、政、軍、警機關,人民團體,科研單位,大專院校,醫療衛生單位)為2000元;

    中小學校(含中專)、幼兒院、托兒所、街道辦事處、居(村)委、行政事業單位住宅為1000元;

    居民(包括華僑、港澳臺胞、外籍人,但不包括外交機構和外交官員)為1400元。

    而當時普通百姓的最低月收收入才幾十,最高工資才3、400塊錢左右,普通員工很少安裝電話。

    為什么裝電話這么貴?其實主要還是安裝成本太高使然。它要成本,要交換技術;當時很多交換機都是從國外進口,大多由外國企業來操作,這些都需要不少錢。

    一段時間后,因為一些原因,這些外國企業被迫退出了,由我們自己的企業來操作,交換機也逐漸轉由國產的代替,這也是華為、中興等通訊企業能在早期站穩腳跟且更進一步的原因。

    80年代前期裝電話是最緊張的,那時候的電話號碼除了區號外,通常只有四個數字。而到了現在基本是7個數字(區號不算去)。

    細細瀏覽了電信局發布的最新通告,以及市場調查報告。對現在供不應求的市場需求,這個價格還是設置的非常科學的。

    情不自禁地道了聲:“好!”

    隨后兩人去了趟車間,親自體驗了下有繩電話,體驗了一番音質,對比了市面上的一些成品才滿意的點頭。

    網絡相機項目和復讀機、學習機項目進展的非常快,估計明年年初都會相繼推出樣品。

    逛了一圈,呆了一天,和步步高電子的高層開了個研討會,定了一些大事項的基調后,一起吃了頓便餐才趕回羊城。

    回到學校,男生宿舍竟然一個人都不在;而大長腿和冷秀一起陪金妍練吉他去了,好像是要參加校園才藝大賽。

    百無聊賴,林義聽說圖書館來了一批新書,就打算去圖書館走一走,畢竟來了中大這么久,還沒去過確實有點不像話。

    據他所知,自己宿舍那幾個除了韓小偉,其他人有事沒事就陪著曠藝林宿舍的人過去。在這一點上,林義還是有些感慨:好學校還是氛圍不一樣。

    來到圖書館的流通部,這里是新書的集中地。人比較多,還在走廊上排起了隊伍。

    快輪到他時,看了下時間,已經排隊12分鐘。

    一個小伙在林義前面還書,一把書遞給老師,老師卻非常不高興:“才兩個月的新書就被你搞得這么舊啊?”

    說著,老師還翻到了一個缺頁。

    “冤枉啊老師,自打我借了書,兩個月的期限里我就從沒有動過它一次。”

    “一本都沒有動過?”

    “一本都沒有動過。”小伙倒是很坦白,據理力爭!

    剛買回來的新書被借去兩個月動都沒有動過,真是占著廁所不拉屎,小伙一下子成了過道里為數不多的亮點。

    老師盯了對方許久,突然一笑,問道;“這次你要借多少?”

    “借滿8本回去做擺設。”小伙很是干脆,一下子讓眾人捧腹大笑。

    進到里面,看著滿排滿排的書架,林義一時犯難,一時都不知道怎么選,后來看到進來的人陸陸續續來到一個書架前面翻看便簽。

    林義一時好奇,也走了過去,拿起一個便簽一看,他突然明白了:這是推薦單,如果前面有人覺得書不錯,就會做個紀錄。比如書名、書號、書的簡介、讀者姓名,聯系方式、推薦理由等一應俱全。

    翻看一些便簽,林義興趣不大,不過有一條讓他覺得非常有內涵:

    “推薦:徐志摩的《再別康橋》,
    第(1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