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頁 有人猜測是當小三,有人說是和外國人做生意,也有人說是開地下錢莊… 猜來猜去,后面竟然覺得賣肉的可能性最大,一時間議論的熱火朝天。 只是… 聊著聊著,一眾家伙突然沒了聲音,偌大的曬谷坪瞬間只有木柴在火堆里燃燒時,爆火星子“噼啪噼啪”的聲晌。 聽得正興起,卻莫名中斷了,林義也是一愣,順著眾人的目光轉(zhuǎn)身一看,才發(fā)現(xiàn)自己背后不知什么時候來了陽家三姐妹。 只見陽家大女兒哼的一聲,就開始了凌厲的嘲諷:“說啊,繼續(xù)說啊,你們有膽就當我面說啊。 一個個的,吃飽了撐的,穿著勞動褲解放鞋,有上餐沒下餐的,還抄心我們家的事。 有這個時間還不如去山里捆幾把柴,去翻一遍田土,尋思一下出路。 像你們這樣好吃懶做、得過且過的,還有臉天天在背后里議論別個長別個短的,活該窮一輩子,活該世世代代做個土農(nóng)民,活該生病了沒錢治,只能望天等死。 呸,該! …” 嘰哩呱啦,嘰哩呱啦,陽芬的嘴巴早就在村里出了名的。前幾年為了爭秧田水,硬生生堵在對手家門口拿菜刀剁砧板大罵了三天。 她一出口,一時間沒人作聲。這些長舌婦也都是有著自己小算盤的人。 一是自問罵架不是對手。 二是,陽家現(xiàn)在起勢了。 人這一生誰沒個難處?沒個苦處?以后有急事需要借錢,這里也是一個去處。 至于臉面問題,在他們眼里,很多時候是最不值錢的。 三是,心里在想,反正這里一二十號人,既然人家沒指名道姓罵,就不要出那個風頭。 看著眾人不出聲,長的最好、打扮時尚的陽家小女兒微微一笑,就說:“算了,姐姐走吧。” 臨走前,陽雅掃了眾人一眼,就對林義說:“老同學,一起走走?” 感受到眾人的視線落在自己身上,林義心里頓時mmp,不情不愿的回答:“不了,今天頭疼,我到這里烤會火。” 陽家小女兒看了自己二姐一眼,頓時改主意不走了。于是對林義身邊的一中年婦女說: “嬸嬸你們別見怪,我姐姐沒讀過多少書,是個口直心快的人,一向刀子嘴豆腐心,但人其實不壞的,你們可別往心里去啊…” 一串說,不卑不亢,到得末了,就征求著問:“嬸嬸,今天我們走累了,可不可以讓個座,我們?nèi)忝靡部緯穑俊? 中年婦女當即笑呵呵的站了起來,“好,正好嬸子家里煮著豬食,也得回去看看蘿卜熟透了沒。” 見弄走一人后,陽家小女兒又把目光瞄準了自己右邊的人時,林義頓感不妙,于是立即站起來說: “你們坐我這個位置吧,我現(xiàn)在頭疼的厲害,得先回去睡一覺才行。” 說著,也不管不顧,連小矮凳都不急著搬回去了,右手撫著額頭就往家趕,留下了眾多目光投放在自己背上。 其實陽家小女兒一出口,大家就明白了她的心思。 故事還得從幾年前說起。 當時陽雅剛剛初中畢業(yè),陽家就托人去林義家說媒,想把這二女兒許配給他。 但被有見識的爺爺奶奶給拒絕了,說自己孫子要考大學的,要跟他姑姑大伯一樣,做城里人的。 雖然這話有點看不起人,但也沒人覺得哪里不對。 畢竟林家就是這么厲害。 就拿最不爭氣的小兒子來說事,那也是中專畢業(yè),最開始也是被分配到電站工作的,吃國家糧的。 可以說,這一家子在讀書方面,那是在村里相當有資本的家庭之一。 這也歸功于林家爺爺?shù)娘L流韻事。年輕時和一個城里的黃梅戲子在一起的那段時間,眼界培養(yǎng)起來了,土老冒也知道了讀書的好處。 于是在子女讀書方面那是相當用心的,后來林家三姐弟都考了大學或中專,他老人家也經(jīng)常以此為傲。 其實當時有人說媒,虛歲16的林義也沒太過驚訝,農(nóng)村里這年紀先定親過兩年再結婚的人比比皆是。有些人干脆16歲都當?shù)恕? 不過這樁婚姻還沒等林義自己張嘴拒絕,爺爺奶奶就已經(jīng)把它拒之門外了。 只是拒絕的言辭有些過,在一定程度上,也算落了陽家面子。 回到冷颼颼的家,蹭火不成的林義只得重新燒炭火。 放點木柴,擼一把松枝葉引火,弄些木炭進去,火柴一劃,拿把鐵鉗子拾掇拾掇,爐子里邊的火開始旺盛了起來。 屋子逐漸變暖,就著毯子圍在火爐邊,林義準備瞇會眼的時候,陽家三姐妹進來了。 陽雅一進門就問,“老同學你頭沒事吧?” 不過還沒等林義回答,陽芬就說:“二妹你怎么這么耿直,他那是拿話誆你的。” 除了陽雅有些不好意思外,其他兩人很是自來熟的圍在了爐子邊。 都是一個生產(chǎn)隊的熟人,注定一開口就是沒有客套話的。 只見陽家小女兒問,“聽說你在羊城讀大學?” 林義嗯了一聲。 接著人家又問:“哪個大學?” 林義一時間沒說話,尋思著自己一考上大學,村里人都傳爛了,她們不可能不知道。 就算她倆不知道,陽雅總知道的吧,之前在茶葉山就告訴過她的。這樣看來,來者相當不善啊。 但還是回答,“在中大。” 誰知人家接著就說,“我手下也有幾個中大畢業(yè)的大學生。” 第(2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