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頁 咸濕的海風吹得衣衫獵獵作響,沙灘上,紅布桌子擺滿了祭品,戴著紅蓋頭的攝像機也立在邊上。 滾圓和一眾主創們手持一柱香跟在藤原浩導演后頭,念念有詞后開始了莊嚴的三鞠躬。 肅穆中掀紅蓋頭揭幕,排隊插香,開機儀式既成。 林義發現,這年頭日本的開機儀式和國內有很大的不同。 除了更加重視,更有儀式感外。 還有一條充滿歧視性的潛規則,那就是女性得離攝像機遠點。 不論你是大牌的女制片人,還是爆紅的女一號,都不能碰攝影機。 根據滾圓的說法就是,在日本演藝圈,認為女性碰了攝像機會沾染晦氣,容易出事故。而要是票房不幸撲街了,那對不起,你還得背大鍋。 所以,如果有哪個女人在開機儀式上不慎行,得罪的就不是導演一個人了,而是整個靠電影吃飯的制作組。 更甚的是,該女性會在日本演藝圈壞了風評。 瞅了眼100米開外旁觀的女制片,林義最后把目光投放在了《kids》的幾個主演身上。 心情頓時有些莫名… 這部小眾電影林義前生在名古屋無聊時看過,相較于電影不那么精彩的故事內容,其后續一系列詭異則更讓人記憶深刻。 《kids》的主角們是在里宿原文化的熏陶下成長起來的。幾位桀驁不馴的街頭藝術表演者,真的就如電影角色般擁有了精彩而短暫的一生。 要是記憶沒出錯的話,1999年,男一號會在橫濱的一家酒店上吊自殺,結束了年輕的28歲生命。 2000年該電影的男二號也將步入后塵,因心臟病逝世,享年31歲。 至于原時空的男三號,林義具體記不太清了,好像也過得不如意。但這都沒關系,有點可怕的是,滾圓這一世參與其中,好像也難逃這一魔咒。 … 海浪越來越大,天也越來越冷,緊了緊外套,林義和眾人一起坐在邊上,新奇的觀看著藤原浩導演指揮開機第一鏡。 不同于盧博士等人的第一次見,全神貫注。 見過了后世繁華的林義思想不由開啟了小差,望著藤原浩的忙碌背影,恍惚著就想起了日本電影大師黑澤明。 黑澤明,和中國第五代導演一樣,都是以世界的視角來表現日本的,這就注定和日本原有的審美不符。 而我們后世熟悉的“xxx專門拍攝本民族愚昧和陰暗面,討好外國影評人”,這句話就是中國從日本鸚鵡學舌學過來的,xxx原來的名字不是張藝謀,而是黑澤明。 說來也諷刺,拍出世界級豐碑電影《羅生門》的黑澤明,在世的時候曾一度被日本人罵成賣國賊的;不甘受辱的老黑還一度因此自殺過,只是未遂。 要說日本人民喜歡的演技風格,那就真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。 有山田洋次這樣外國人也能看的,也有那種外國人看來純屬屎上覆蓋著嘔吐物的。 和印度電影一樣,人家就不是拍給外國人看的,你說不好,那你算老幾? 日本表演風格的夸張人所共知,很多人說這是因為日本演員舞臺化經驗多。 但林義認為這馬屁就拍到馬腿上了。 日本國際化的演員多了去了,像渡邊謙、菊地凜子他們在外國導演的電影里表演非常正常,但在日本電影中就離譜到不敢想象。 還有人說是漫畫風格,其實日式夸張和漫畫一點關系也沒有。 說白了,日式電影表現的就是日本人生活中的虛情假意而已,平時聊天就那樣表現。用國內的鍵盤俠發明的話說,那叫裝13。 … 林義接過滾圓遞過來的水,小喝一口,就好奇問:“你們這部電影要拍多久?” 滾圓說,“三個月左右吧。 但我的戲份不大,等第一鏡結束后,就會集中拍攝我的,大概4天左右完成。” 唐奇頓時就驚訝道,“你個新人男三號這么大牌的嗎?優先集中拍攝你的?” 滾圓哈哈一笑:“說是男三號,其實也就是個戲份多一點的龍套,里宿原老師和導演知道我的時間寶貴,就優先給我騰時間。” “時間寶貴”一詞落在眾人耳里,不約而同的想到其不多的歲月,于是大家都識趣的不在這話題上多做糾纏。 好像知道林義一行人在刻意避諱一樣,滾圓咕嚕咕嚕喝掉一大半瓶水,倒是大大方方的討論起了生死。 只見滾圓說:“當初剛得知自己患了絕癥時,我非常懼怕死亡,不甘心就這樣子從世界上消失的無影無蹤了。 于是我翻閱了很多的資料,科學也好,神學也好,我通通翻閱,目的就是探尋人死后是不是真的永久不在了?” 話到這,他嘿嘿一笑,接著又說:“你們還別不信,我還真找到了一些東西。” 盧博士扶了扶金絲眼睛,興趣極大的追問:“是什么東西?說來聽聽?” 見幾人都好奇的看向自己,滾圓也不賣關子: “曾有科學家認為:其實人類在死后并不會真正的死亡,而是每隔150年之后就會重新輪回一次。 也就是說在死亡150年之后將會重新回到地球上,也就是死而復生。 我們所說的人在死亡之后消失不見,是從宏觀的角度來進行分析的。 而科學家的作業分析是從人身體的微觀角度來分析的,不管是人還是動植物,都是由粒子電子等一些簡單的物質構成的。 而在死亡之后,從微觀的角度來講,人類是無法看清的。 就比如人類的靈魂以及大腦的思維意識,他們可能并不會隨著人體的死亡而消失,我們之所以無法看到它們,是因為它們以粒子的形式而存在。 從物理學上來講,根據能量守恒定律,任何能量都不會憑空的出現,也不會憑空的消失,這維持了整個地球的平衡,這些能量可能會以另外的一種形式而存在。 人在死亡之后分解成各種各樣的粒子,或許在150年后會通過量子糾纏等其他的方式再次進入人類的體內,成為一個新的生命體,這些基因也會重新的排列組合。” 滾圓這話一出,完全顛覆了一行人對死亡的認知,頓覺新鮮。 林義當即就問,“那你從神學上找到了什么依據?” 只見滾圓又說,“人死只是身體的消失,靈魂是不滅的。 比如舉個例子。人類懷孕只是肉胎,在沒出生時并不具備魂魄,只有在出生前的兩至三天才有三魂七魄附體降生,就是我們所說的投胎。 沒有魂魄成功投胎的肉胎生出來就會變死胎;而三魂加七魄投胎不齊的,生出來就不正常,是傻子或半傻子。 神學說,每一個孕婦身邊都有魂魄跟著隨時準備投胎。 而靈魂投胎也是個技術活,怎樣的魂魄適合選怎樣的胎去投,不然的話會造成胎死魂魄散,所以才有咱們中國的所謂生辰八字。” 第(1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