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2章,忽悠-《從1994開始》
第(3/3)頁
林義嗯了一聲,伸個雙手一把攬過她,緊緊抱在懷里,下巴輕輕頂在她額頭上細細摩擦,感受著這女人的溫柔氣息。
原本按她這不爭不搶,卻也不將就的性子。這樣的夜色里,擱平時是不會把自己身子放在危險當中的。
但今晚發現他的異樣后,女人怕他孤單,卻義無反顧的來了。
不作弄,不下流,不做它法,林義親密無間的抱著女人睡了一晚,此心甚安。
前半夜煎熬,后半夜舒心,大晌午打著哈欠睜開眼瞼的時候,外邊還在下雨。
往左邊蜇摸了下,女人不在了,只留下了體溫伴隨自己。
也不煩惱,側耳傾聽了會,稠密的雨聲里果然夾雜著鍋碗瓢盆的響動,顯然在準備早餐,不,這個時間點,確切的說應該是早中餐。
懶得不想睡,卻又不想下床,林義把床頭柜的書籍《約翰.克里斯朵夫》順了過來。
打開書簽繼續之前的看了會,林義對羅曼.羅蘭的其中一句話很有感觸:
“大部分人在二三十歲就死去了,因為過了這個年齡,他們只是自己的影子,此后的余生則是在模仿自己中度過,日復一日,更機械,更裝腔作勢地重復他們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為,所思所想,所愛所恨…”
由于接近中午,兩人早餐吃的是米飯,吃飽喝足,大長腿說下午5、6節有課,要回學校。
林義也有課,不過是體育課,想了想自己會打太極拳,沒必要回學校再跟著學一遍,于是決定逃課。
不過他這中午也沒閑著,蔣華來電話了,告訴他:“趙順國又折騰壞了幾臺頂配電腦,但還卡在技術的關鍵階段。”
林義沉吟了下,問,“他們現在的情緒怎么樣?”
也怪不得他擔心,優盤立項也小半年了,耗費的資源在這年頭也不算小錢,也就是他這種過來人財大氣粗。擱一般正常人都會迷茫,都會心焦,說不定就會中止項目。
果然,蔣華說的正如林義所料:“由于小半年沒出成績,在工資待遇與績效評比方面遠遠落后于以前的同事,這些組員情緒或多或少有點沮喪。”
林義又問:“那趙順國呢?”
蔣華回答,“表面看起來還算好,但我覺得他也有些焦慮的,一天除了吃飯廁所,基本都泡在了研發中心。”
林義想了想,告訴蔣華,說晚上過來一趟,請他們吃飯。
小半年不見,趙順國變化很大,以前的小胖消失不見了,取而代之的是枯瘦如柴。
而且鏡片后頭的眼神緊致,看來神經繃得很緊。
不過也有一點沒變,頭發還是微卷,還是那么油膩。
為了和大家融合在一起,晚餐沒有去大酒店,而是隨意選了一家大排檔將就。
上菜,喝酒,幾輪下來,林義才感覺到趙順國一行人神經松弛了幾分,活躍了幾分。
借著酒勁,趁著這個機會,林義又開始了他最擅長的嘴炮,他的忽悠。
只見林義放下筷子,手舞足蹈地開始了演講:
“…為什么世界上絕大多數人,都是平庸無奇的?
因為大部分人總熬不過一個點。
這個點就是“臨界點”,這一個小小的點,卻劃分了整個世界的平庸者和偉大者。
世間所有的過程都有這個點,這個點之前的邏輯和這個點之后的邏輯,是完全不一樣的,一旦邁過這個“臨界點”,所有過程都會質變。
見一些人聽的愈發認真,一些人也犯著迷糊,林義的興致更是高了幾分:“不信?我給大家來講講生活中實實在在發生的事例。”
“比如啊:
一個池塘里的荷花,每一天都會以前一天2倍的數量在開放。
如果到第30天,荷花就開滿了整個池塘。請問:在第幾天池塘中的荷花開滿了一半?”
有人條件反射般,張口就來15天。
林義搖搖頭大聲說:“錯!是第29天。”
接著林義又說:
“竹子在前4年只能長3厘米,這3厘米還都是深埋于土下。
等到第4年它破土而出,就能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瘋長,6周時間就能長到15米。
當然了我覺得竹子破土而出后,得躲過被采筍子的風險才行。
再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蟬。優質的蟬要在暗無天日的泥土下生存3年。
甚至還有一種美國的蟬要生活長達17年之久,它們在地下靠汲取樹木的汁液為生,待到時機成熟,便會慢慢爬上陽光廣灑的樹枝,脫下殼,變成一只真正的知了。
這時它們的生命才迎來了頂峰。
…
通過這三種動物,我們不難看出成功最重要的素質還是:持之以恒,想要做成一件事,不下點兒功夫和心思不得行的。
你覺得呢?
…”
一通忽悠,直到趙順國這個老鄉咧著嘴,那句“霸得蠻”的勁兒又上來了,林義才松了口氣。
頂點
第(3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