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三章 項目現狀-《開發大西北從種子開始》
第(2/3)頁
只是解析這些農機資料也要消耗自然能量,這讓郭陽意識到18點自然能量真的不多……
而除了解析資料,似乎自然能量也能直接用于指定的農機升級改造。
想了想,郭陽還是決定先到項目現場看看。
聽說施工方們都遇到了不少的麻煩,拖拉機都已經干報廢了不少。
……
一小時后,一輛越野車駛進了項目區。
時隔半個月來,再次進入這里,給郭陽印象最深的不是刮除地表積鹽層后,又平整細分成一塊塊的田塊。
而是廣闊土地上,那溝壑縱橫的灌排水渠,密密麻麻的,像是匍匐在大地身上的血管。
在項目區的中部,間隔20 m、寬10 m的排堿主溝是大地的主動脈,所有的縱向農溝、支溝與其相連,形成一個相互連通的水域。
而這還是郭陽改過設計之后修建的溝渠,按照周博士等人原本的設計,溝渠比這還要密集許多。
排水溝的作用主要是擔負改良初期移送洗鹽和壓鹽的鹽分,后期也能控制地下水位的季節性上升,防止次生鹽漬化。
周博士等人設計的密集溝渠,好處是改良初期移送洗鹽和壓鹽的鹽分效率更好,效果更好。
但郭陽考慮到排水溝的間距設置過窄,會嚴重影響工程進度。除此之外,水溝的占地面積大,工程投入和運行期間清淤維護的費用也會高上不少。
考慮到‘苜禾1號’的特性,他對排水溝的主要需求是長期控鹽,而不是排水排鹽。
因此,綜合考慮項目區田間排堿、農機作業、灌溉等要求,他所設計的排堿溝網把項目區分割成了長240 m、寬120m的田塊,每塊田大概四十多畝。
此外,為了保證排堿溝中水流方向, 6 m寬排堿溝深2 m, 8 m寬排堿溝深2.2 m, 10 m寬主溝深2.4 m。
溝邊坡也計劃采用紅柳、蘆葦等生物技術措施進行護理。
既然看了排水溝渠,郭陽也想了解整個項目區的灌溉體系情況。
郭陽向前排的司機說道:“老宋,開車往北邊走,去看看灌溉井打得怎么樣了。”
老宋是苜禾公司新招的司機,是個沉默寡言的中年男子。
第(2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