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頁 甜椒是辣椒屬能結甜味漿果的一個亞種,一年或多年生的草本植物,由原產中南美洲熱帶地區的辣椒在北美演化而來。 郭陽此前從市種子管理部門了解過,2001年九泉的平均制種產值大約為1300元/畝。 網室蔬菜制種平均收入達到了0.6-0.7萬元/畝,其中雜交甜椒和雜交番茄制種平均收入達到了2萬元/畝,最高的能達到10萬元/畝。 當然,想要收益達到10萬元以上,其條件有多苛刻可想而知。 心神進入種子商店,郭陽選擇了品種定制。 隨后便出現了兩個圓形的器皿。 郭陽試著將一份玉米種子放入其中。 叮…… 序列一: 【種類】:玉米。 【親本】:母本。 【品種】:自育系ly404。 【特性】:普通玉米,莖基紫色,花藥黃色……果穗筒形,穗長20.2厘米……種子發芽勢強、幼苗強壯…… 等看清楚了界面上真切的顯示著‘母本’兩個字,郭陽忍不住驚呼出聲。 “我艸,雜交育種!這么傳統的嗎?” 母本,參與雜交的親本之一。 即植株繁殖中,上一代的雌性植株,也指不同植株的花進行異花授粉時,接收花粉的植株。 他原以為種子商店的育種方式會是直接根據使用者輸入的需求,然后直接產生種子。 再不濟也是分子育種或者基因工程育種等前沿的育種方式。 但沒想到是雜交……不對! 不能簡單的稱之為雜交育種,雖然一時半會兒理不清。 但郭陽無疑覺得這樣的方式是極好的。 不會有轉基因種子等輿論風險,不會有食品安全等隱患。 而且這樣培育出來的種子來源清楚,承擔的風險也更小。 至于別人能不能用同樣的方式培育出同樣的品種? 他管不著。 大致搞清楚了邏輯,郭陽又找了份父本種子放進去。 出現了同樣樣式的序列二。 而在兩者的下方,一個育種的選項出現。 郭陽用手指按下。 “叮……請輸入作物生產區域(或自然地理條件)、保留父本母本特性、育種數量……” 在文字的后方,還有兩個數字。 其中一個是代表育種成功概率:100% 另一個是需消耗自然能量:4。 郭陽又繼續琢磨了一陣子,才徹底弄明白定向培育的邏輯。 和雜交育種確實很類似,但也有點基因選擇的味道,總之感覺很怪。 第(1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