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一章 民間有高手-《開發大西北從種子開始》
第(3/3)頁
又和大爺拉扯了一會兒,因為大爺摸清了郭陽和畢強是種子公司的人。所以最后獅子大開口,導致郭陽花了上百元的高價才從大爺手里買到了一小袋種子。
回去的路上,郭陽想到了苜禾1號,其擴繁基地還是稍微簡陋了點。
雖然有綠化隔離帶,但周圍那20萬畝普通的紫花苜蓿潛在風險太大了。
一個不留意,就可能導致苜禾1號被污染。
只希望老向能控制好苜禾1號擴繁田的人員流動。
但種子商店提供的都是像苜禾1號這樣的原原種,是純度100%的種子。
為了確保原原種的純度,通常都會建立專門的原原種擴繁基地。
但當時等不了那么久,晚播的話又要耽擱一年,那徹底改良完成鹽堿地的時間也要慢上一年。
作為特殊的、最基本的農業生產資料,種子在農業生產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。
有研究表明,在提高農作物產量的諸項措施中,良種的貢獻率占到30%左右而居首位。
而生產用種子能否真正保留該品種的優良性狀,原原種、原種起著決定性的作用。
從1989年開始,國家便實施了農作物原原種擴繁基地建設項目,配套50%左右的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資金。
只是天禾種業是初創的民營企業,還并不滿足申請國家項目的前提條件。
因此,天禾種業只能自行申請全額投資建設。
目前天禾的種子基地里,除了普通的制種基地進度稍微落后外,玉米、小麥和甜椒的原原種擴繁基地已初具雛形,明年初就能投入正常使用。
而每個種類的原原種擴繁基地投入都達到了百萬元以上。
這讓郭陽對天禾種業暫時調整了未來天禾種業的發展方向。
宜精不宜多。
先在玉米、小麥、辣椒種子領域里搶占市場吧!
第(3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