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頁 在家休整了一天后,郭陽和老宋便迫不及待的的往縣城里跑了。 郭陽自問不是個挑剔的人,但在淡水都缺乏的環(huán)境里,實在是適應不了。 大哥郭山喜歡在水里加茴香,還笑著說這樣會好喝些。 郭陽看著他那真切的笑容,內心突然被觸動了。 歷史上民勤是河西地區(qū)水草豐美、可耕可漁的湖濱綠洲。 隨著歷史的變遷,綠洲與荒漠越發(fā)對立。 豐富的地理稟賦,惡劣的自然環(huán)境,痛苦地糾纏在一起,也因此造就了人民堅韌、粗獷的性格。 華夏也從來不缺治沙的英雄人物,只是有些被人記住了,但更多的卻是默默的在風沙里壓著一個個草方格,栽著一顆顆樹苗。 隴省再窮也不是老百姓的錯,魔都再富也不是當?shù)厝说墓Α? 不喜歡就離開,喜歡就留下來去改變。 一路趕到縣城,郭陽昨天就已讓苜禾農牧的人負責預約。 縣里的領導們自然是很高興。 此前苜禾二十萬畝鹽堿地改良項目選址時,他們錯過了,這次怎么也不能讓這頭肥羊溜了。 “郭總,久仰大名啊,早就聽聞當初苜禾有來考察過民勤,沒想到郭總還是本地人呀。” “年少有為啊!” “不管這次苜禾要在縣里哪里拿地,拿多少地,縣里都全力配合。” “對返鄉(xiāng)創(chuàng)業(yè)的富豪,縣里一定是大力支持!” 郭陽聽著這些鬼話,心中絲毫不為其所動。 “領導,我老家在湖區(qū)北部,昨天才回來,就聽說要搬遷移民到疆省了。” 縣里的領導們愣住了,看這情況,這投資不太好拿啊。 只好大訴苦水。 “郭總呀,移民也是迫于生態(tài)壓力啊。” “湖區(qū)總面積143萬畝,耕地面積44萬畝,實際播種面積僅有19萬畝,70%是沙漠和鹽堿灘。” “幾十年來,農民種莊稼主要靠采地下水維持,是民勤用水大戶。” “因此,要拯救民勤,必須拿傳統(tǒng)的耗水農業(yè)開刀,把生活困難的群眾遷移出去后才利于封育保護啊。” 郭陽也知曉生態(tài)移民確實是必要的,只是移民點的選擇有待商榷。 第(1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