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五章 調水-《開發大西北從種子開始》
第(3/3)頁
“年輕人,不要那么氣盛!”
四下寂靜,打著旋兒的涼風掠過,讓郭陽逐漸的清醒了過來。
跨流域調水確實是解決石羊河流域,尤其是民勤綠洲水資源危機的根本性措施。
目前的民調工程只是應急工程,每年的調水量有限。
但再建跨流域調水工程?
郭陽苦笑著搖了搖頭,對苜禾農牧而言,這不是能不能完成的問題。
涉及民生的大型工程,就不可能由民營企業來主導。
那就只能等國家的大型水利工程,時間太漫長了!
南水北調工程經過五十多年的論證研究,東線工程和中線工程在一個月前才開始開工建設。
而涉及西北幾省的西線工程,郭陽記得直到他穿越時,具體的實施方案都還沒定稿。
所以民勤的外調水源依然得依靠民調工程。
郭陽就像泄了氣的皮球,癟癟的。
唉!真不該嘲笑莊正的。
第二天。
老宋開車,不死心的郭陽和陸漢斌又沿著紅崖山水庫--民勤縣城--青土湖遺址看了一圈。
依舊枯黃的大地,在訴說著它的蒼涼。
沿途機井隨處可見,有數據統計約1.7萬眼,從幾米,十幾米到上百米,進而三百米。
地下水的嚴重超采讓郭陽看不到荒漠化治理成功的希望,綠洲只會一寸一寸的被沙丘吞沒,直至消亡。
恢復地下水位,荒漠的植被才有存活的可能。
可郭陽卻記得,民勤綠洲并沒有消亡,二十年后其盛產的枸杞、羊肉和沙漠蜜瓜依然遠銷各地,甚至青土湖也再次有了水。
想要拯救民勤綠洲,最關鍵的還得是行政力量。
關閉機井,上下游水資源合理分配,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……這些才是治理的基礎。
后世那些著名的治沙人物和企業,包括螞蟻森林,都只不過是時代背景下的一粒塵埃。
帶著郁悶,幾人走進路邊一家小面館里。
第(3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