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 少年志-《開發大西北從種子開始》
第(1/3)頁
面館里。
陸漢斌將韭菜、蒜泥、鹵子、油波辣子調制而成的配料,加上炒好的辣椒西。
攪拌一番,只幾下,一碗面便被一掃而空。
“這面吃得可真過癮吶,老板,再來一碗!”
郭陽也攪拌著,手工制作的面條韌性十足,輕易扯不斷,心里也漸漸明悟過來。
河西走廊現有的沙化土地中,具備治理條件的還有近2億畝。
如果按現有的治理速度,需要幾十年、上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完成治理。
急什么啊!
得緊跟著政策來。
現階段沙化速度已經減緩,二十年后的民勤綠洲依然存在,螞蟻森林也在這里建立了多處梭梭林。
這說明水源的問題是有了解決的途徑。
不會像現在,農民、學生、志愿者、干部群眾年年壓沙種樹,卻年年死!
水源的問題得有時間過程。
但想著陳教授說的,年輕人不要氣盛。
他卻不敢茍同,不氣盛那還叫年輕人嗎?
偉大的計劃胎死腹中,那就只能先承包個幾萬畝沙漠玩玩咯!
有種子商店的存在,高產量品種培育+高抗性的沙生植物培育+節水灌溉技術。
沙產業照樣也能玩出來!
念頭通達,郭陽也學著陸漢斌的模樣,幾下就將一碗面吃完。
“老板,給我也再來一碗……”
1月20日,大寒,離農歷新年還有10來天。
苜禾農牧的分公司:民勤沙海農牧注冊成立,和縣里也達成了投資意向。
大哥郭山死活不肯入職公司,卻愿意加入沙海公司還沒蹤影的壓沙植樹隊伍。
又從本地招了幾個員工,苜禾和天禾也在臨時抽調人手過來。
加上外部團隊輔助,人員暫時足夠了。
經過陳教授團隊的初步勘察,結合過往的數據,在騰格里沙漠邊緣蘊藏一定的地下水資源,地下水深1~3米。
其中的扎子溝、馬崗巖、小鹽池3處水源地,開采條件下地下水補給量為1.75億m,在保護生態環境下,允許開采量為1億m。
依此,沙海農牧將會在騰格里沙漠的邊緣,青土湖的東北方向,發展沙產業,以開發促治理的思路進行防沙治沙。
沙產業的概念由錢老提出。
按照他的想法,要利用各種前沿高新技術,在‘不毛之地’的沙漠、戈壁上開發出新的、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農業,并預言其為‘第六大產業革命’。
沙海農牧也想從沙漠里挖出金疙瘩來,但具體種什么,眾說紛紜。
除了荒漠化治理外,苜禾農牧也在積極爭取石羊河流域治理,以及沿途退耕還林還草的項目。
接連的大手筆投資,郭陽早已成了省里的香餑餑。
部里的目光近來也頻繁投向隴省大地。
但省里也怕啊!
第(1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