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章 牧草壓縮-《開發大西北從種子開始》
第(1/3)頁
獲得種子商店快一年時間,郭陽也只是大概了解了自然能量的獲取規律。
二十萬畝鹽堿地的工程治理,粗略為1000畝地獲得1點自然能量。
近半年,雖然有深層土壤鹽分的返涌影響,但苜蓿草對土壤也有改良作用,為他提供了二十二點自然能量。
此外,6.3萬畝沙漠的初步治理,紅崖山水庫周邊植被恢復,沙漠古河道的治理等。
也為他提供了70點的自然能量。
加上前期剩余的,現在共有自然能量101點。
而這些都是持續性的,隨著生態條件恢復的越好,能量就越多,直至完全停止。
隨著第一批紫苜蓿還田,也意味著其余的苜蓿也可以開始刈割了。
塵封許久的克拉斯青貯機械再次亮相。
6月初,藍天白云,微風徐徐。
連片的苜蓿草流青溢翠,蕾搖曳,一臺臺收割機穿梭其中,綠地毯變成條紋毯,像是在大地上作畫。
收割后的苜蓿草經過晾曬,隨后被打捆機打包。
經過處理的苜蓿干草,營養保留完整,口感也極佳。
……
疆省,生產建設兵團,某間辦公室內。
“領導,各團場的報告又來了,請示剩余的苜蓿地也翻耕了種?!?
“冬天不是才翻耕了嗎?現在整個兵團可就不到二十萬畝苜蓿了!”
“現在苜蓿價格不穩,種的凈收益要高出70%~100%呢?!?
領導連連哀嘆,“急功近利,急功近利啊!要施用大量化肥,又沒有苜蓿輪作養地,長久以往,土地就廢了!”
那人也無奈的說道:“苜蓿的占地時間太長了,第三、四年才能高產,團場的人均耕地面積也在下降,職工都不情愿草田輪作。”
“兵團歷來重視綠肥和飼料生產,最高峰時,苜蓿種植面積近150萬畝??!”
“主要還是經濟效益太低了,都快比不上小麥和玉米了?!?
領導突然想起一事,“去年隴省有家企業改良鹽堿地種紫苜蓿,現在怎么樣了?”
“苜禾啊,今年產量應該不高,行情又不景氣,也不知還能不能堅持下去?!?
“關注下吧?!?
……
第(1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