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章 種苗-《開發(fā)大西北從種子開始》
第(1/3)頁
苜蓿屬于北方牧草的代表,產(chǎn)量在牧草中屬于中上等水平。
鄒慶蹲下身,扒拉了兩下苜禾1號。
單是植株高度就差距極大;枝條數(shù)量,葉片密度也遠遠超出了普通的苜蓿。
只是粗略一看,鄒慶就能推測出苜禾1號干草畝產(chǎn)量遠遠超過了1噸,甚至他懷疑有可能達到了兩噸。
這已經(jīng)接近甚至超過全國單產(chǎn)記錄了吧!
他在團場呆了這么多年,農(nóng)戶的苜蓿干草產(chǎn)量三四百公斤是常態(tài),七八百公斤算很高的了。
一噸以上的更是很少很少。
鄒慶和幾個種植戶一時之間有點恍惚,苜禾1號確實嚇到他們了。
就算取低值,按畝產(chǎn)1噸干草計算,在本地銷售都能有不錯的效益。
再加上苜禾的加工技術(shù),銷往外省,收益立馬再拔高一節(jié)。
產(chǎn)量如果能穩(wěn)定到苜禾種子田的水平,種苜蓿的收益更是遠遠超出種!
牧草的收益比高,這說出去誰信啊?
鄒慶眼神閃爍,心里思索著。
這兩年服裝企業(yè)對的需求量極大,國家的政策也在大力支持的種植,所以種的效益非常不錯。
導(dǎo)致本地的農(nóng)戶、外地的投資者都在涌入疆省種。
眼見別人賺錢了,團場還在種苜蓿的職工頓時就眼紅了。
紛紛鼓搗著要改種。
但苜禾的加壓技術(shù),以及苜禾1號那旺盛的姿態(tài),讓鄒慶等人猶豫了。
畜牧處的唐勇也笑靨如。
“郭總,苜禾1號種子今年能賣一部分給我們嗎?”
鄒慶和幾名兵團的職工也期望的看著郭陽。
郭陽搖了搖頭,“唐處長,今年苜禾1號只有兩萬斤左右的產(chǎn)量,苜禾自己使用都還不夠。”
“那明年估計兵團都改種,提供不了多少苜蓿草原料了。”
“前茬是苜蓿,后茬改種,的產(chǎn)量肯定提升不少,職工能獲得更好的經(jīng)濟效益,何樂而不為呢。”
“這樣一來,說不定兵團的奶牛場都得從外面買飼料了……”
“也就一年,輪作倒茬才是合理的種植模式,既保護了土地,又有經(jīng)濟效益。”
接下來一段時間。
苜禾的方草捆源源不斷的出口到沿海地區(qū),同時綠肥還田的進度也在迅速進行著。
第(1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