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章 種苗-《開發大西北從種子開始》
第(2/3)頁
最終,苜蓿還田了五萬畝。
方草捆也銷售了1.2萬噸,總銷售額約1200萬元。
苜禾的員工小小的激動了一把。幾個億的投資,終于有收入了!
郭陽卻頗為平靜,一切還才剛開始叻。
苜禾1號的產量潛力肯定不止1~2噸,其粗蛋白質等營養成份的含量,現在也只有少數幾個人才知道。
銷售經理余小川當過兩年兵,走路步伐又快又大,穿著一身正裝極快的走進了辦公樓。
“老板,這次出去基本摸清了國內苜蓿進出口的情況。”
“怎么樣?”
“近幾年國內缺乏規模批量的苜蓿草產品,沿海大中城市都在從美利堅、加拿大、西班牙進口。”
頓了頓,余小川繼續說道:“標準干草捆國際市場價是120~240美元/t,比國內還便宜一些。”
郭陽也不意外,
“美、加、西都是大企業大農場集約化生產,國內以小農戶為主,成本、種子、技術都存在差距。”
“我國也有少量出口,主要是日韓和東南亞等地區。”
“有和外商接觸過?”郭陽問道。
“接觸過,但我們的草捆品質太低了,出口定價都是按標準的粗蛋白含量確定,蛋白含量每增加1%,每噸苜蓿價格提高10~15美元。”
蛋白含量?
郭陽嘴角不自覺的翹了起來。
……
時間回到5月,天禾辣甜椒育苗基地。
5月初的蘭市,偶爾還有大風降溫沙塵天氣,清晨也會伴隨有霜凍。
但一些膽大的,或者對技術有信心的種植戶已經開始露天移栽定植辣椒苗。
隨著進入5月中旬,晚霜期過去,地溫穩定,辣甜椒等各種蔬菜種苗也逐漸供不應求。
集市上,賣菜苗的菜農們也多了起來。
天禾的育苗基地里也已空了大半,但大部分種苗都運去了示范種植基地。
真正賣出去的屈指可數。
在天禾的溫室大棚里,依然還有600多萬株綠意盎然的種苗靜靜生長著。
天色蒙蒙亮,一位穿著單衣,嘴上叼著旱煙,騎著輛破舊三輪車的老漢從育苗基地出來。
還沒走到自家的地里,便遇到了此前幫個工的老板,是個個子不高的中年人,偏瘦。
第(2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