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章 甘谷-《開發大西北從種子開始》
第(1/3)頁
蘭市、甘谷、金川三個萬畝辣椒示范園,甘谷以天椒1號為主,蘭市以赤紅1號甜椒為主,而金川各占一半。
示范基地都是采用的訂單種植的模式。
與天禾種業簽訂協議的農戶、合作社和企業,直接在天禾種業購買種苗,到辣椒成熟后,天禾再前去收購。
滿足一定條件時,天禾也同意農戶把成品椒外銷給其余商販。
剛開始時,天禾在農戶那里毫無名氣。
天椒1號和赤紅1號也都是新出來的品種,沒有經過市場的檢驗。
農戶和天禾簽訂訂單的意愿并不強烈。
但隨著天禾承諾種苗、農膜等物資可先由天禾墊付,后期付椒款時一并扣除費用后,訂單才開始多起來。
對于一些有實力和信譽保證的企業,以及專業蔬菜種植合作社,天禾還預付了一定比例的定金。
同時,為了讓農業部門協助在散戶中的推廣,天禾還設立了受監管的辣椒款專用賬戶。
最終,整個訂單種植環節的所有風險都集中在了天禾的身上。
常規栽培的辣椒,每畝成本在920元左右,天禾就至少先墊付了一半。
不算購椒專款賬戶里的兩千萬資金,天禾投入的現金就達到了一千三四百萬。
種植戶的收益有了保障,相關部門有了政績,天禾也能達到推廣示范的目的。
多方推動下,示范基地的建設工作才能如此順利。
……
甘谷縣,素稱‘辣椒之鄉’,是全國最早栽培辣椒的縣份之一。
甘谷渭河川區,土壤肥沃,灌溉條件好,是辣椒最適應種植區域。
但由于辣椒的效益遠比不上種西瓜、大蔥、蒜苗、韭菜等的收益。
所以,川區農戶種辣椒的積極性不高。
天禾的辣椒示范基地在川區也只有不到一千畝的面積。
最終天禾調整了策略,把突破口定在了灌溉條件沒有保障的山區臺地和南北淺山區。
半山區的磐石鎮上,已停滿了各種大巴車、貨車和小汽車。
有天禾邀請來參加推廣會的種子商和種植大戶,也有自行從各地趕來的蔬菜商販,不一而足的都涌入了盤旋在山區的辣椒地里。
只見一串串青綠的辣椒綴滿枝頭,工作人員穿梭在一行行辣椒樹之間,采摘、分揀、裝運辣椒。
辣椒屬于多次采收作物,果實成熟一批采收一批,以減少養分消耗,增強辣椒的再結果能力,提高產量。
第(1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