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七章 豐凱農機-《開發大西北從種子開始》
第(2/3)頁
“現在普通廠子的產品都差不多,比的就是誰更便宜。”
“到時候伱們就知道了。”
關程不再停留,徑直回走。
而在原地,幾個老板的討論還在繼續著。
“老白還真是好運啊,廠子雖然不差,但能賣2000多萬,賺麻了呀!”
“聽說老白后悔了喲,現在政策開始轉向,今年生意都比去年好些了。”
“嘉禾集團投了那么多錢,請了那么多專家,也許改良了生產工藝,產品質量大幅提高呢!”
有個滿臉橫肉的胖子不屑的說道:“現在大伙兒都是你抄我的,我抄你的,能有什么創新。”
胖子豪橫的看了一圈,“我不信豐凱能起來,賭不賭!”
“賭什么?”
“豐凱明年的銷售額能不能上千萬,誰輸了繞市場裸奔一圈!”
“我靠,賭這么大,老鄭。”
“我和你賭!”
幾人中,也不乏冷靜的人物。
“我剛才好像聽到了主軸承蓋類零件。”
“主軸承蓋?那玩意結構也不難吧!”
“但也不是誰都能生產的,豐凱至少引進了先進的加工設備。”
聞言,幾人的心思也冷卻了下來。
“老鄭,還賭不賭?”
“賭!老子怕過誰,咋老爺們一口唾沫一口釘。”
……
郭陽已經到了豐凱的研發中心,看了半天,除了拖拉機略懂外,其余的都有點懵。
余洪海也不在,忙著去和各地政府勾兌了。
農機產品補貼目錄中央和省市會存在差別,需要企業挨著去做工作。
中央的農機補貼資金其實并不多,分配到每個項目縣只有50萬元。
從某種程度上說,中央財政補貼的作用無異于杯水車薪。
舉個更直觀的例子,
農業大省豫省有5個縣今年能享受到中央補貼,加上本省的資金自籌,總投入也只有1000多萬元。
而豫省全年購置農機的機械投入是30億元,兩級財政的補貼金額只占到了三百分之一。
但這是直接給農民的財政補貼,更體現了國家扶貧濟弱的決心。
是從‘由農補工’到‘由工補農’的重要轉變。
所以中央財政的出資數量是引導性的、象征性的,更多的是表達一種政治取向。
中央都安排資金了,你省財政得跟進吧。
地方官員想往上爬,你不得拿出點政績來?
你是農業大縣?糧食主產區?
那你更得積極響應了!
其中黑省又是尖子生,上半年不含中央財政,只是省市縣的補貼資金都超過了5000萬元;
其余的,陜省在財政比較緊張的情況下,也拿出了2000萬,蘇省2000萬……
一個粗略的統計是,中央農機補貼政策出來后,全國大部分省市都出臺了地方補貼政策。
全年補貼金額接近2.4億元。
這個數字在未來二十年的時間,會連年翻翻。
余洪海的老丈人在魯省農業廳是管農機的,他自身也搞了那么多年農機經銷。
第(2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