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九章 取勝之道-《開發大西北從種子開始》
第(1/3)頁
種業周刊本期關于玉米種子的內容除了徐小雪提供的素材外,還有很多更詳細的資料。
比如農業部公布的,上年度玉米種子種植面積排名,市場占有率排名等等。
而這一榜單上,
鄭單958,遙遙領先,種植面積占有率接近20%,且今年預測其將增長到30%。
排第二、三的只有可憐的5%左右,天玉1號和先玉335則是沒有在這一榜單上。
但在價格榜單上,二者卻是搖搖領先,蕩起一片風波。
某省,農科院。
一陣嗤笑從辦公室傳出來。
“哈,真是臥龍鳳雛啊!”
“先玉335是先鋒公司的產品,有外資背景賣得貴也就算了,天禾種業哪來的底氣定那么高的價格。”
“70元/公斤,他怎么不直接去搶錢呢?”
“如果這價格還能大賣,搶錢也沒有他輕松。”
“有這價格,何須大賣,只要能推廣三四十萬畝,有個百萬公斤的銷量,那利潤就了不得了嘞。”
在眾人熱議時,一名研究員冷不丁的說了句。
“天禾1號年前的訂單就不只百萬公斤了吧。”
氣氛冷了下來,良久,才有人問道:“老王,你從哪得知的消息,莫不是被誆騙了吧。”
“去市場上看看就知道了,天禾的種子經銷提前啟動了,農民也挺愿意提前簽單。”
……
九泉,沙洲種業。
準確的說是沙洲-先鋒種業。
謝方林依然是分公司的總經理,他也看到了種業周刊的報道。
前幾年沙洲的經營十分的壓抑,說它不大吧,他又是西北玉米種業的領頭羊,在河西走廊掌握了幾十萬畝優質玉米制種基地。
說他大吧,卻只有區域性的小品種,困居一地。
直到先鋒集團入局后,沙洲才算是有了全國性的大品種。
先玉335,
就是他們的殺手锏。
看著榜首的鄭單958,謝方林對德農公司充滿了艷羨,一個好的品種可以支撐6-10年。
先玉335雖然比鄭單958更具有優勢,但制種產量還沒上來。
還得加大推廣。
隨后他又看了看天玉1號。
去年,天禾生產了60萬斤天玉1號玉米種子,讓他如鯁在喉,警惕了起來。
但隨后仔細一想,60萬斤種子,推廣面積最多就六七萬畝吧。
連沙洲的牙縫都趕不上,
今年更是大幅提價,
每公斤70元?就這么想壓沙洲種業一頭?
第(1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