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九章 取勝之道-《開發大西北從種子開始》
第(3/3)頁
人群中,議論聲不停。
有農民不耐煩了,但隨著示范田圍著的人越來越多,自然是不愿意走了。
又過了會兒。
技術人員才把現場布置好。
隨后便是一通詳細的技術介紹,不少農戶皺起了眉頭。
天禾似乎又把栽培模式搞復雜了,但好像又感覺哪里不對。
直到……
“一粒種子一棵苗,天玉1號種子發芽率在98%以上,整齊均勻,一播全苗,無需間苗。”
“示范田共50畝,每個環節都舉行了現場會,經過測產,去年的平均畝產量達到了3066斤。”
“不少人去年都全程來看過,種植模式和成效都清楚,也有人跟著做了,產量應該也很喜人。”
全場嘩然。
李大嘴撇撇嘴,示范田?
高聲說道:“都知道種子公司示范田的產量高,又有幾個農民能種出來。”
“是啊,現在玉米能產1000斤都算高產了。”
“我去年產了有九百來斤。”
“3000斤,晚上枕頭墊高點,夢里啥都有。”
技術人員說:“你可以問問,不少人去年都全程來看過,種植模式、成效都清楚,也有人跟著做了,產量應該也還可以。”
“有沒有出來說說啊?”
沒多久,就有臉熟的莊稼漢子應和道:“我去年照著天禾的方法做了,畝產有2100多斤。”
“我,去年也產了2000斤。”
“2100斤。”
伴隨著越來越多的人現身說法,很多人不淡定了。
“我去年種的鄭單958,啥也沒管,產了800多斤。”
“我產了800多斤。”
“去年遭了倒春寒,很多玉米都減產了。”
人群中,郭陽笑了笑。
這就是鄭單958的劣勢了。
正常來說,鄭單958畝產在1000-1500斤左右,也具有畝產1800斤的潛力。
但一旦遇到特殊的自然災害,就會出現明顯減產。
李大嘴估摸了下自家玉米的產量,也沒超過1000斤,悄聲問道:“豁牙子,你產了多少?”
豁牙子嘿嘿的笑了起來。
“產了2300多斤。”
(本章完)
第(3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