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頁 郭陽很想去甘南草原。 那里被譽為亞洲最好的牧場,地域遼闊,水草豐美,是得天獨厚的天然牧場。 但計劃趕不上變化。 嘉禾總部堆積了太多事情,很多重大決策,資金審批都要經過他的手才能發放。 外出近兩周,積攢下的文件不知幾何。 另外,苜禾1號也到了關鍵的銷售節點。 所以,他決定先回九泉,處理公司的事,再閉關育種。 至于甘南的草種,則由老師指導苜禾外派的員工收集,再送回九泉。 烏拉特到九泉的路途漫長,期間郭陽特意繞了點路,從五原路過。 鹽堿荒地已經改造完成。 一些播種時間早的苜禾1號已經出苗,出苗很整齊,草地上生機勃勃。 觀望的老百姓也放下心來。 以往他們種向日葵,能有個六七成的出苗率就算很高的了。 但即使這樣,也有部分人不愿意輪作牧草。 始終堅持認為向日葵的經濟效益更高,不顧地力不足,依然偷摸著播種向日葵。 可把五原政府給愁壞了。 按計劃,一期中低產田改造任務是50萬畝,2005年年底完成。 其中嘉禾集團,鹽堿荒地20萬畝,鹽堿耕地改良示范區1.98萬畝,以及天麥1號種植基地0.65萬畝。 合計22.63萬畝,全都完成了鹽堿地工程改造,且正在搶時間播種。 效率之高,讓地方政府壓力山大。 相比之下,政府主導的土地改良,由合作社流轉經營的模式,春播前只完成了十幾萬畝。 剩余的十幾萬畝都需要政府在年底完成改造。 任務很重。 當地很想把嘉禾給拉進去,但嘉禾不接招,情愿再拿無主的鹽堿荒地。 宏盛村的示范基地里。 郭陽和新民鎮副書記劉軍,以及農業局局長嚴亮一起巡視著。 平整連片的土地,筆直干凈的溝渠,以及地里冒出的淺淺嫩芽。 讓人看了很是愉悅。 但很快,這種心情就一散而空。 嚴亮看著基層人員,指著不遠處,明顯就是向日葵的那塊地,滿臉的不爭氣。 “這么大代價改良,就是讓種向日葵的?” 第(1/3)頁